|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该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性。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因此我们要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验生活,真正学会生活――真诚热爱生活,自主创造生活,健康享用生活。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1.指导学生观察。观察生活有的主题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但他们往往熟视雅睹或知道的很少。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生活的情趣和观察能力。如在讲《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时,我邀请班主任配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并给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要求到教室后能说出秋天的样子,画一幅秋天的画。明确了观察任务,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的感受秋天的变化。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简直是太快乐了!回到了教室,一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有的竟能口述一段百来字的秋天景象,还有的画出了美丽的秋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又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这样的教学何乐而不为?
2.组织学生表演。再现生活每一个主题内容都是以图画和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主题内容时,就要把图画、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主题内容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如把主题图画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可以把图画、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内容的感悟。如在教学《我和大家一起成长》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以审编一些“拾金不昧”、“尊敬老人”、“爱护树木”、“保持环境卫生”的故事情境,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通过表演让学生从再现的生活中去感悟“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环境”才能和大家一起成长的道理。
3.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生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请情境,把主题内容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在教学《做守纪律爱劳动的学生》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让学生充分回忆、想象我们班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并用多媒体再现我们班在平时学习和各种活动当中的种种表现。当学生看到游戏、劳动的情境时,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不由自主都跟着唱起了歌儿,这些不正是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吗?
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的都是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课堂上,我的做法是(1)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经验。(2)通过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互相交流,扩大他们的经验,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3)摹拟某种生活情景,如扮演、编故事等,在这种“准生活”摹拟中学习。在讨论“我们选谁来当班干部”这一话题时,学生的发言是多元化的。这是源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不等同,他们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原来的班级干部选举的方式方法不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所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就不同,选择班干部的标准就明显不同了。因此,我们在讨论中,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选举班干部一定要从班级的需要出发,从同学们的需要出发,从有利于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出发,从培养同学们的能力出发。总之,必须有利于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重:
1.从感性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 。在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扮演、各种竞赛等等,在这种种感性活动中学生们的身体、各种感官、各种心理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
2.从主动作业中获得快乐和喜悦。新课程、新教材有许多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辨析,并且由他们自己作出的表达等等的主动作业,这一切都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3.这种自我实现在一个充满相互交往、沟通的课堂生活中也易于得到他人(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许。
4.在新的课程生活中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都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他又能感受人与人之间达成的融合、沟通的快乐,得到集体、小组的认同,看到自己在小组中合作中的力量,找到了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学生快乐的事。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使我们的品德教学能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体现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收稿日期:2011-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初中英语探究性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下一篇:高师学生师德培育的关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