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师学生是未来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良好的从业品质。高师学生师德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加大对师德规范的教育力度,注重培养高师生成为道德生活主体,师范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 高师生 师德 培育 关键点
高师学生师德培育的重要性
师德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教师道德修养与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师德既是对在职教师的从业要求,也是对未来教师,特别是师范教育类在校生的从业准则。高师教育是产出教师的行业,高师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各级各类教师,高师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职业选择是教师,而终身职业绝大多数还是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是弘扬道义的主体,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我国有3.81亿未成年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国家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的人格品质除了要终身进行不断引导、培养、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小学阶段孕育和养成,有的道德习惯甚至在中小学阶段形成后终身难以改变。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高师学生的职业信念如何,从业品质怎样,不仅影响着未来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广大未成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着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高师学生师德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的高师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生理心理发展处于迅速成长而又未真正成熟阶段,在社会经济转型、社会思潮繁多、社会秩序多样、价值观念多元的影响下,其思想道德观的确立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困难,加之常规师德教育多注重在岗教师的规范教育,很少考虑在校师范生的从业需求。因此,高师学生的师德培育更应从长计议,从源头抓起。
1.将规范教育贯穿于高师生学业教育的全过程
高师教育是产出教师的行业,是未来教师的摇篮,高师学生能否在以后的从教生涯中承担起育人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时所受的熏陶。《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的第一条义务就是“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所以,高师生的师德素质应从高师院校抓起,及早培养,系统培养,将规范教育贯穿于学业教育的全过程。
2.将品行评价作为高师生从教择业的首要标准
《学记》曰:“亲其师,信其道,雅德雅以为师。”高师学生的品行修养应为其从教择业的首要标准,博学德优者优先从教,优先为师,校方与用人方应认识一致,统一标准,全社会应规范教师资格品行评定的量化考核指标,优胜劣汰,严把从教品德关。
3.将职业认同转化为高师生勤业乐教的原动力
过去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一部分是出于喜爱,一部分是出于雅奈 ,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今天,职业的安定、收入的稳定、社会地位的提升,使教师职业更具吸引力。全社会应大力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使高师学生自觉认同角色价值,积极孕育从业修养,主动坚守从业信念,在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愿选择有德行为,珍惜教师岗位,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不断增强道德自律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高师学生师德培育的关键点
1.尽快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师院校曾普遍开设了《教师职业道德》课,对提升广大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随着教学大纲的调整,《教师职业道德》被合并到其他课程中,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由于高师生没有受到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基本的师德认知,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和从业品德,造成目前我国高师学生的师德意识相当薄弱。通过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能使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角色,主动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意识,转化为职业道德信念,才能在高师生正式从教后,在教育实践中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坚守教职,为人师表。
2.赋予师德新的时代内涵
一是突出教师的角色道德,讲良知,重亲情,以德修已,以身立教,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诚意恪守家庭美德,塑造自己德高者形象。二是强化教师的从业技能,敬业精业,探求真知,弘扬道义,珍重合力,懂得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心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三是注重教师的仪表风度,仪表美和风度美是师德表里如一的体现,俗话说“云想衣裳花想容”,教师健康的体魄,优雅的举止,得体的服饰,都会对学生心理及人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因而,教师应强健体质,检点言行,注重着装,以完美的形象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展示出新世纪教师德高、博学、仪美的风采。
3.注重培养高师生成为道德生活主体
高师学生作为未来弘扬道义和修身示范的主体,在其大学教育中,应突出培养其成为道德生活主体,培养其自省自律的责任意识,关爱他人的主体精神,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言行做起,加强自我约束,养成诚实品格,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而成大德,首先成为道德生活的主体,然后成为修身示范的主体。
4.师范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把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作道德原则教给学生是雅用的,也是苍白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宝库、智慧的光源、行为的楷模,必须具有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在“言传”的过程中体现“身教”,以高尚的品德感召学生,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学生在这种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师爱氛围中,更能激发出对知识的求索,对正义的崇尚,对生命的热爱,对从教的渴求。所以孟子说“师道立,圣人出”, 充分肯定了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政史系 陕西安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要注重生活化下一篇:小议低年级的识字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