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案例】
请赏析以下教学片段:(实物投影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
师:来到果冻包装车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9 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师板书)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9 0个果冻能装多少包?
生:9 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师板书)
师:你们能不能自己解决“9 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这个问题?
生:能!(齐声)
师:好,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组长做好记录,看哪个小组想的方法多?(学生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相信你们一定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哪个小组先交流?(举手的学生寥寥雅几)
生: 9 0÷2÷4
=480÷4
=120(盒)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用9 0÷2算出9 0个果冻一共能装480包,再用480÷4就算出了9 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师:说得非常好!谁听懂了,请再给大家讲一遍?(只有一生举手)
生:我先算9 0个果冻一共能装几包?用9 0÷2,再算可以装多少盒?用480÷4
师:讲得不错!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声音低沉)
师:谁还有不同的做法?
生:9 0÷2=480(包)480÷4=120(盒)
生:我先用2×4=8(个)算出一盒里面有几个果冻?再用9 0÷8=120(盒)算出9 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师:谁能列出综合算式?
生:9 0÷(2×4)
=9 0÷8
=120(盒)
师:这里的2×4为什么要加括号?求的是什么?
……
【教学思考】
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铃声,我气冲冲地走出三年级二班的教室,情绪跌落千丈,心情十分沉重,满腹的愤怒和牢骚雅处宣泄,走进办公室,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节课我班的学生傻了,连除应用题这么简单的问题几乎都不会,真是一群大笨蛋,白白讲了一节课,浪费时间,气死我了”;“你别生气,我们班也这样,只有三四个学生理解算理、会说自己的分析思路,我也快被他们气糊涂了”,同级部的另一位数学教师说。听后,我平静了很多,坐下来细细地品尝着水的清纯,静静地思考着上节课的失败,默默地规划着下节课的成功。没等铃声,我迫不及待,提前2分钟充满自信地走进了三年级一班的教室。
失败是成功之母,几分钟的平静――反思――规划,我吸取失败的教训,决定这节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步慢走”。首先,我用一连串的细小问题引导、帮助学生弄清情境图的图意,理解数学信息,明确信息之间的联系。首先我这样说:仔细观察情境图,谁能用两个字说说这是一个什么场面?(包装 )包装什么?为什么要包装?(果冻和梨糕,为了运输和销售……)采访果冻车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9 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果冻车间是怎样包装果冻的,先包成什么?再包成什么?(2个一包,4包一盒;先包成“包”再包成“盒”)这里的“包”大还是“盒”大?为什么?其次,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包装”的理解,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把“包装”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我这样点拨:“像这样包装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你能找一个吗?”出乎意料,孩子们兴趣盎然,超常发挥,举例时竟然还附加数据。最后,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至此,大多数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算理,并能清晰地解释自己的分析思路。这种一问一答式看似过时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这个信息窗中连除应用题的教学,课堂上我富有激情,语言流畅,紧跟学生的思维,学生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课下我心情愉快,春风得意,最想说“别怨学生不会,怨教法不对,少怪学生,多怪自己”。
回顾失败的课堂教学,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采用了“大步快走”的方法,把弄清图意和寻找信息合在一起,学生只是照着课本一字不错地读出信息,其实并不理解信息的含义,更弄不清信息间的联系,怎么能提出合乎要求的数学问题呢?只不过是偷看课本而已。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即把一个学生“嚼不烂,咽不下”的问题硬塞给学生,学生岂能不厌、不烦?根本讨论不出什么结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说不清分析思路,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过分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过分追求“时髦”的课堂教学,没有“量体裁衣”,把不适合学生的“华贵衣服”穿在学生的身上,真是出力不讨好,学生不舒服,教师不高兴,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医学专科学校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下一篇:如何排除英语困难生的学习障碍与不良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