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本文以《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的情景设计为例,阐述了教师要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呢?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了思维的发生。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内化建构。
一线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绚丽多彩。
在与八所学校的校际交流中,我上了《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这一课时,这节课我以“购买海宝”这一问题情境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介绍海宝:“海宝,取名寓意“四海之宝”,以汉字“人”作为核心创意,期望体现世界博览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采用汉字创意吉祥物,也体现了中国特色。 吉祥物“海宝”的主形态是水,并启用蓝色为主色调,代表着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既契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也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由于世博会刚刚结束,学生对世博园中的海宝还喜爱有加,再加上屏幕上跳跃的可爱活泼的海宝,学生的精神头一下子振奋起来,课堂气氛愉快和谐。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感情铺垫。
【情景一】复习旧知:“班委会花100元购买了A、B两款海宝共1 个作为班级奖品,已知A款海宝每个4元,B款海宝每个10元,,那么班委会购买了A、B两款海宝各多少个?”(来自上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第1 页例题改编),复习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解题步骤:1.审题 2.设元 3.列方程组 4.解方程组5.检验并作答。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很快就了答案。
【情景二】复习整数解知识:“小红和小丽非常喜欢海宝,春游的时候她们看到一个礼品店里展出了两款精美的海宝挂件,A款每个1元,B款每个5元,她们打算用光身上仅剩的100元来购买这两款海宝送给亲友,那么她们可以购买几个A款海宝,几个B款海宝呢?”(来自上教版六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第 1页问题改编),同学们很快发现这一题只能列出一个方程,怎么解呢?马上有学生想到利用前面整数解的知识来解答,为下面题目做好铺垫。
【情景三】变式练习添加条件:“小红和小丽非常喜欢海宝,春游的时候她们看到一个礼品店里展出了两款精美的海宝挂件,A款每个1元,B款每个5元,她们打算用光身上仅剩的100元来购买这两款海宝送给亲友,恰好共买了个,你知道她们是怎么选择的吗?”利用上面的例题学生很快给出答案,我同时适时激励孩子:“你当小老师,可以编题啦!”本来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可是由于已经给出了很好的铺垫,学生解决起来非常顺手,同时又加深了对于“整数解”这一知识的深刻认识, 还为下一个分类讨论的题目做好了铺垫,可谓一箭双雕。
【情景四】分类讨论思想:问题一:“小强和小明喜爱搜集各类海宝,他们决定在网上购买,心仪的海宝纪念品有A、B、C三款,其中A款每个48元;B款每个18元;C款每个98元. 问题一:若选择其中两款有几种选择方法?
问题二:经过慎重考虑,他们购买了其中的两款共5个,用了340元(运费除外),你知道他们是如何选择的吗?”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渗透分类讨论思想,(1)选择A款和B款(2)选择B款和C款 (3)选择A款和C款。
分类讨论的思想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许多学生第一次接触,在此课的设计上,我尽力地设计各种问题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生一起来体验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得力助手,在生动有趣、活泼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目标。在下面的巡视中我发现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都积极的思考着、讨论着,大部分组都能很快找出方案,分头进行解决,很多学生都能够很清晰的完成此题。在所有的结果都出来以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的讨论之中。一节课就这样快乐的结束了。在后来的研讨中,许多老师说,看到学生们热情参与的程度以及最后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戴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因此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有“超出预期”策略,学生表现特别兴奋投入,学习效果就与众不同。课改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环境,根据每一个教学内容的特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生命力,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其中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就是要求教师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五种形式进行初步归纳:
(一)创设设疑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 uot;学启于思,思源于疑& uot;,说明了设疑与思考问题的紧密联系,只有& uot;设疑& uot;,学生才能产生& uot;疑问& uot;,有了疑问,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疑激情,使学生处于想解决问题,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又雅法解决的矛盾中,跃跃欲试。
创设设疑式情境,可以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处都可以设疑。这样,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尝试探寻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深化学生感悟
在数学课堂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老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学生能有所悟,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创设讨论、操作式情境,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探究性问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讨论中释疑。通过动口讨论,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让他们的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画图、测量、搜集信息、剪、折、移、转、制作模型等活动情境,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丰富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创设争论式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数学课堂上,为满足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创设& uot;争论式& uot;情境,给学生设置知识擂台,造成认知冲突,在一个个交锋的回合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课堂上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公说公有道,婆说婆有理,在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中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创设陷阱式情境,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课堂上,教师可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性质等理解不透彻的情况或联系中考中的易错易混点,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走进陷阱,不断碰壁,然后引导他们走出思维误区,给其指点迷津,使之吃一堑长一智,错误的思维逐渐弃之,正确的思维得到优化。
(五)创设成功情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优秀是表扬出来的,成功感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增强学数学的信心,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关键,进而取得再一次的成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将一些基础型题目列入课堂训练,或尊重学生差异,有针对性地请一些同学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完成任务,或让全体学生共同完成,使更多的同学拿到高分,获取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教学情境时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课堂实际中要灵活掌握,适时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去主动探究,以他们后继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最终培养学生思维的形成与解决问题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学习方法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