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得更好,都得要有事前精密的思考,精心的谋划。科学研究,发射卫星……教学都是如此。教学预设,即教学的目标确定与行为预设,在形式上反映出来的往往就是教学预案。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教学形式确定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的理性思考,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预先作出的教学假象与设计。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更不用说了。一堂课不可能按我们预先准备好的教案一成不变的渡过,总有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生成,如果这时教师运用智慧即时预设,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在教学三位数的加法时,我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153+210,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当这名学生正确的写出竖式后,一个同学大声说:“老师,他写错了,算错了1+2不等于4。”此语出乎我的意料,我便大胆放弃了原来的“步骤”,故意问他:“刘程,你发现了什么“新大陆”,请你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好吗?”他落落大方地说:“百位上是1+2,因为1+2得3,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得4。”他的话音刚落,全班立刻沸沸扬扬议论开了,我立马借题发挥,忙说:“刚才有同学不同意他的看法了,他的说法对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好吗?”……此时,我把自己课前精心准备的教案抛于脑后,任由孩子们自由的议论,交流。
等同学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我组织他们在全班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生1:这里的百位上不只是1+2,它还要加上十位上进上来和1。
生2:我们在学两位数的加法时,就知道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1,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所以位上也要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
生3: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我们小组认为按照这个规则可以计算四位数,以及更多位数……
学生的发言简直是精彩极了,思想之活跃,已经远远超过了我的预设。我突然感到,只要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力,让他们的思想飞扬起来,课堂也就变得更加精彩了。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知道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在深入课堂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不能随学生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控。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中的例题,客车从汇东车站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开往双凤车站,2小时后小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双凤车站开往汇东车站,小汽车出发4小时两车相遇,问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先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交流探究成果。在交流中,学生得出了书中提到的三种解法:即(1)40× +80×4,(2)(40+80)×4+40×2,(3)80×( ÷2+4)这位老师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时有一位学生忙说:“老师,我还有……”不等这位学生说完,一句“下来再说”,就让这位热情高涨的学生蔫了下去。接下来的课,我看那位学生一句也没听进去。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教师本身没有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是把其看成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头脑中装的只是教案,而不是学生,对待学生中出现的任何情况,他们都不从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去考虑对策,而是以不变的教案去应对千变万化的教学过程。二是教师本身也知道课堂是动态的过程,但在课堂上一旦出现教案中没有备到的情况就不知道怎样去调控,雅可奈何之下只能视学生的现实情况于不顾,按原先设定的教案去处理。
因此,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预设,很少考虑到学生是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来理解课程内容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因为在任何一节课上,学生都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经验,去认识,去思考,去理解的,一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学生收获的只是老师为他们预设的认知成果。失去的便是他们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思考的体验。这显然有悖于“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把握住学生那个看似可笑的发现,依然按自己的预案去表演,我就领略不到学生因创造而生成的精彩。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主动学习上,不应该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把握,特别是不应该忽略了对学生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只要给学生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更好地把握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不要让自己的教案束缚了课堂。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展现出应有的精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教师激励机制探索下一篇:“快乐”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