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留心观察,捕捉素材
生活处处是素材,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所收获。由于小学生意志力弱,易对新生事物感兴趣,但不能长期保持,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指导他们做定向观察。观察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明确观察对象;讲明观察顺序;渗透观察方法;给予观察指导;汇报观察结果;交流观察感受;教师及时点评。
如校园四周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树,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一棵或是一排来观察。按空间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地观察,可以由根到梢地进行观察,还可以按时间顺序观察,早、午、晚是什么样的,边观察边联想:一年当中春、夏、秋、冬都有哪些不同的变化。可以用眼睛看,看树的高矮,是粗还是细,什么颜色;可以用手摸,摸树干是否光滑,是否有伤痕,枝条是否柔软;还可以用嘴品尝,尝一尝叶子或果实是什么味道。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说给老师和同学听,最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如此坚持不懈地长期训练,就会激发学生观察动机和欲望,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把观察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写作的需要。
二、课堂渗透,积累素材
语文教材是指导学生写作最好的范文。在讲读课文时,要注重观察、分析、表达的指导。如《长江三峡》一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开篇借橘柚树果实颜色的变化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接着按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时间顺序写了三峡秋天的特点,让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由此及彼地联想。由三峡的美联想到祖国的壮丽山河,表达了作者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认识到作者善于分析联想,做到移情于物,借物抒情,这样的文章才有深度,才能感人。
三、课外阅读、扩充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写作素材,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领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等,不仅能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素材,还能学会不同的表现手法,因为同一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表现出来的效果和情感也千差万别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观察世界的方法,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指导阅读,可从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入手,再逐步渗透写景名篇,叙事佳作;可指定阅读内容,交待任务和要求,可让学生自选阅读内容,交流读书心得;还可推荐阅读,学生读过一本好书,把它推荐给其他同学,一种好的阅读形式得以保持下去,一种好的思想也悄然而生。
指导阅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观阅读,诚如大文学家朱熹所说的读书要有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阅读时要入口,入眼,入心,把作者笔下动人的画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等优美词句、语段熟记于心。要让学生学写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既能积累语言材料,又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书读多了,知识就会丰富起来,水满则溢,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勤动笔墨,学用素材
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以致用。习作时,把积累下的素材进行整理,加以巧妙地运用,就会使他们的文章增色生辉,教师发现了好的作品,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自然对习作兴趣更浓,也就会因此爱上写作。
仿写是习作训练最简捷的有效办法。它能促使学生把积累的素材与习作内容进行对比,开动脑筋思考,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经过点评和修改,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雅论写人或是写景、写事,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日记是习作训练最实用的有效途径。班级文化墙可以增设学生发表文章的园地,发现好的习作可粘贴在墙上,自然就会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途径引导学生勤于写作,在练中灵活运用素材,就能促进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和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下一篇:高师院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