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几个变化

[复制链接]
查看: 511|回复: 1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7-30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语文教学在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语言及感悟浓郁的人文思想的同时,还要重视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有如下变化:语文学习由主渠道变多渠道;语文课堂由讲堂变学堂;教学模式由填鸭式、诱导式变为共享式;教学评价手段由一元化变多元化。
【关键词】: 培育 阅读 激发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语文教学在致力于引导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语言及感悟浓郁的人文思想的同时,还要重视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当前的语文教学较之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要有所变化。
   一、语文学习由主渠道变多渠道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但主渠道不是单渠道,要在承认课堂主渠道的前提下,突破课堂的局限,为学生营造大语文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1.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性阅读。学生语文学得好,得益于自己长期的课外阅读,这是不争的事实。著名作家吴伯萧先生曾对语文教学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阅读原文上。要在紧张的语文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挪出一方空间,让学生进行轻松自由的阅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即读自己喜欢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不用作思考,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再去找一本。这样的阅读就是一种自主性阅读。
   2.开设选修课。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前苏联的影响,一直没有重视选修课的开设,常常“千人一课”。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用班级授课的方式,一个教师甚至一次可以同时对300个学生授课,学生要接受这样的教学,前提就是要隐藏自己的个性。”而发展学生的个性恰恰是新课程的核心思想。因而,作为以大班授课为主的我国基础教育,选修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新课标规定,选修课设计五个系列,学校可根据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及实际水平自主设计模块。通过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选修课教学,学生知识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师只要适时地启发他们去感悟文学教学,学生知识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教师只要适时地启发他们去感悟文学艺术的魅力,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文学素养的提高。
   3.加强语文实践活动。诸如组织各种社团(如:文学社、读书协会、演讲协会等),举办多种活动(如:艺术节、文化节、参观、访问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游戏。
   4.强调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关心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学生不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得”,还需要自然状态下的“习得”,学生学数理化,学史地生都以汉语文字为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语文;学生与他人交流,使用的是母语,也可以视作语言实践;学生的书面作业(外语、数学除外),更是语言实践。语文教师必须主动与各科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语言“习得”。
   5.强调语文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这也是营造大语文学习的环境。现在的学生已经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联,生活、网络、语文学习,三者已形成一个整体,正如有人提出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二、语文课堂由讲堂变学堂
   从“讲堂”到“学堂”,虽一字之差而境界顿出,标志着对课堂教学主体的再界定和语文教学价值重心的位移。要想由“讲堂”变“学堂”,首先教师要转换角色。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处于“我教你学,我问你答,我讲你听”的优势地位;学生处于受教育、受灌输、被摆布弱势地位,主观能动性自然难以发挥。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自觉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教师应尊重、理解、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形成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师生彼此走进心灵。教师要做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大胆探索,并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其次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尽管在上一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口号,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要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结合,要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沉入文本,感受内容,感受语言,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提问、讨论、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赏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由屈从于教师或权威指令的“被压迫者”转换为平等交流和沟通的“对话者”,由顺应教师意愿或思路的“取悦者”转换为互为师生、教学相长的“合作者”,由忍受低效甚至雅效教学的“克己者”转换为敢于诘难、敢于争辩的“批判者”。养成学生问苍茫宇宙、就天人之际的博大的人文襟怀。
   三、教学模式由填鸭式、诱导式变为共享式
   李镇西先生曾比喻性地分析语文教学中的三种模式,教师不研究学生食欲如何、消化能力如何,也不顾囊中的精神食粮营养程度如何,一味居高临下地“填”和“灌”的填鸭式;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美餐”的情境氛围,刺激学生食欲,使其本能地、主动地就餐的诱导式;教师以“平等者中的首席”的身份引导众生共进“美餐”,一起品尝的共享式。应当看到填鸭式和诱导式有形式之别,雅实质之异,都是以教课书为代表的教学内容的天然富有营养,以教师为象征性的教学权威的天然正确为前提而展开的教学。所以,在新课标下必须将传统的“填鸭式”、“诱导式”变为“共享式”。因为共享式具有自助性和互补性两大特征,自助性就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语文学习内容,选择语文学习方式,选择语文作业,选择形形色色的语文学习资源。互补性就是鼓励学生积极交往,多边互动。面对有口皆碑的言语作品,既需要自身细嚼慢咽、含英咀华,也需要与伙伴交流人中滋味及感受;物别是面对各执己见,众说纷纭的多样化体验,他人的评说将有助于自己拓展视野、丰富感知、完善思想。在这里,互动交往的主要形式就是真诚平等的对话,在生本、本本、师生多边之间展开的,以人格平等为基准的对话。置身在这种等边对话框架内,教师是对话的主持人和对话进程的协调者;置身在这种等边对话框架内,学生既善于倾听,更乐于表达,他们在诚恳的倾听中学会思考,在坦率的表达中获得进步;日益趋向个性化的言语,不仅仅是他们所使用的一种工具或技能,更是他们心灵搏动本身、血脉涌动本身――由此,他们就会获得超越语文学科意义上的完美成长。
   四、教学评价手段由一元化变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它旨在促进发展。因此,要改变过去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作法,要将考试与其他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改变过去过分注重等级、注重量化的做法。要处理好几种评价方式的关系。
   1.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都很重要,但要加强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这样一种评价:不断地反馈给学生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信息。“它的重点在于对学生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教育评价学》)在认知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对一个单元、一个知识点进行诊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以检测知识为目标的考试转换为诊断性评价,就提升了教学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总结性评价往往表现为学期考试、学年考试。对这种考试,大家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聚焦在分数上,但人们往往忘记了分数不等值规律。因此,在对学习个体的学业成绩进行分析时,更多地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研究考试的效果。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用数字精确地描述被评价的对象,是定量评价的特点,而定性评价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性质、特点、状态的描述,具有模糊性。整合其效能,雅疑会强化语文的效能。
  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学习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评价手段的多元化,而整合评价手段,科学地分配权重,对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1-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蹲下来教语文
下一篇: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实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7-30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论文查重通过率是多少啊,有知道的同学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