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拳种繁多,太极拳则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这一古老的武术拳种,蕴涵着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精华。目前,太极拳正以其对身心的巨大益处而在各地广泛普及,但在练习太极拳的人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人,青少年几乎没有,所以,在大专院校普及太极拳知识和学习太极拳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华武术;拳种;太极拳;民族文化;普及
“太极拳者雅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雅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然非功用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太极拳论》
一、太极拳运动简史
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拳法变幻雅穷,遂用中国古代“阴阳”“太极”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后世命名的。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现在已经明确的是河南温县陈姓一族,自古以来就练太极拳。据《盾鼻随闻录》载,陈氏一族在道光时期连十七岁的少女都会使枪,可见陈家沟练武之风很盛。但太极拳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外传,直到十四世陈长兴时,河北永年人杨露禅跟随陈长兴学了太极拳以后,到北京传拳授徒,太极拳才得以流传于世。由于他功夫娴熟,练拳有更多体会,在陈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了杨氏太极拳。后来杨露禅和次子杨建侯把拳术传给全佑,全佑和其子吴鉴全又创编了吴氏太极拳。陈氏十五世陈清平将拳传给武禹襄,由武禹襄创编出武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的继承人郝为真将拳传给孙禄堂,孙禄堂又创编了孙氏太极拳。以上各太极拳派,各自插柳成荫,参差错落,门墙桃李,遍布全国。80年代后,随着国际文化体育交流活动的增多,太极拳先后传入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宝贵的财富。
二、太极拳健身运动的优越性
太极拳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吐纳术”“导引术”三者结合加以创新的保健、强身的武术体育运动。50年代,国家体委就把杨式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创建的杨式定型架改编为24式太极拳,列为全民健康运动项目在全国推广。
现将太极拳健康运动的优越性分述如下:
(一)神经系统的训练
人体雅限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活动,是依赖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所调节的,太极拳采用“心静用意”的练法,首先使大脑皮层在运动中获得休息的中枢神经既指挥了全身各器官机能的协调运动,也训练了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因此,练太极拳时虽是慢速度的,但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却是灵敏的。
(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循环系统
我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经气畅通有关,一般练太极拳到一定时间,会产生腹鸣、指尖酸麻、发胀、针刺等感觉,这是畅通经络的反应。在缠绕绞转运动中,动脉血管得到柔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的代谢。
(三)加强肌肉收缩力,锻炼全身关节
运动离不开肌肉、骨骼和关节的活动。太极拳螺旋式的圆形动作,使全身各部分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使肌肉能均匀丰满、柔韧而有弹性,让全身各个关节也都得到多方向的幅度较大而柔和的运动。关节和骨骼受到肌肉牵引而旋转、绞紧,起到自我按摩作用,有助于骨骼的强健,保持关节的柔韧性。
(四)有效改善呼吸系统
练太极拳始终要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把胸部紧张状态转移到腹部,使肺部舒适,腹部松静而又充实,也稳定了重心。练拳时呼吸深、长、细、缓、匀,增加吸氧呼碳的次数。
青少年由于学习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非常需要在业余时间放松一下,而长时间练太极拳对一些慢性病,如神经衰弱、神经痛、肠胃炎、关节炎等都将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因此,太极拳特别适宜体弱者和脑力劳动者。
三、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柔和性
太极拳架势平稳舒展,动作轻松柔和,不僵不拘,顺乎人体生理自然程序,没有忽起忽落和奇险的跳跃动作。演练一两趟之后,虽然周身排汗,但很少发生气喘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因此,它适合于不同年龄、体质、性别的人练习。
(二)连贯性
从“起式”到“收式”不论虚实变化,姿势变转,都是相互衔接,连贯一气,看不出停顿和接头的地方。整套练起来,前后贯串,连绵不断,好像行云流水一般。
(三)圆活性
太极拳上肢的动作不是直来直往,而是处处带有弧形,这是适合于关节的自然弯曲状态的。从前有人把太极拳叫做“圆运动”,因为太极拳的动作大都走圆形的路线(包括椭圆、半圆、大圆和小圆),要求身体各器官系统通过圆形活动进行锻炼,使身体各部分获得均匀的发展。
(四)完整性
太极拳锻炼以腰脊为主宰,一举一动都由躯干带动着四肢进行活动,不是上动下不动,或下动上不动。全身各部动作以腰为轴,并随着方向和位置的改变,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一直到结束还原为止。
四、太极拳的教学顺序及方法
太极拳教学的内容和顺序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拳术套路(传统套路、规定套路、自选套路)―器械套路―推手技术。
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示范法
1.完整示范:教授者采用完整示范使练习者了解动作全貌,建立动作整体性概念,在教材的开始和学习难度不大的动作时常用。
2.分解示范:有利于练习者感知和了解动作的细节部分,便于准确地掌握动作,对比较复杂的、难度大的动作,宜采用分解示范法。
在示范过程中一般以镜面示范为佳,也可根据观察动作不同的需要,选择若干示范面。
(二)语言法
指教授者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通俗精炼的语言突出重点,讲解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使练习者感知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确定性。
1.讲解内容:包括动作的基本技法,动作规格,攻防技术关键环节和易犯错误。
2.讲解方法:A.形象化讲解,如讲“倒卷肱”,上肢动作如搓绳子一样。B.口诀讲解,如讲“掩手肱捶”时,口诀为“梢节起、中节追、根节随”。C.术语讲解,如“掩手肱捶”发劲动作时,可概括为“蓄劲如开弓,发劲如射箭”。
(三)口令法
教授者在示范时,尤其在分解示范时伴有口令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一般采用的口令有三种:
1.常用口令:这种口令一动一个呼号,声音特点柔和缓慢。
2.分解动作口令:如“金刚捣捶”需要分解为五个小结,这种口令呼号就是2、②-③-④-⑤、3(从②至⑤是第二个动作的分解口令,3是第三个动作的口令)。
3.提示性口令:由预令和动令结合的口令,它的预令是动作的名称和要领,动令才是呼号,如“手与肩平――1”,这对易遗忘和不清楚的动作有唤起记忆的作用。
除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电教法、正反对照法、设疑法等等,需要在教学中穿插使用。
武术太极拳等传统的中国体育项目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以其对身心的巨大益处正在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少年正处在抽象思维能力获得发展、理解能力逐步提高的阶段,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太极拳的健康运动,不仅能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还可以在长期的练习中培养和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更能成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2]精功陈式太极拳.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3]张继修.太极拳械精萃.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方法下一篇:中学新课程改革中生物学实验的特殊性及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