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人们利用语言这个工具来达到相互了解、协同工作的目的,这个交际作用首先体现在说和听的语言行为之中。语言,首先是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产生很久之后,才产生了文字,产生了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根本。有了口头语言,然后书之于纸等介质,才叫做书面语言。这个根本,人们有时给忘了,误认为可以撇开口头语言专门学习书面语言。许多语文教师,一提教学任务,只是提培养读写能力,这种在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的现象,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一种偏见。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口语训练”。如何通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学生口头语言的练习
叶圣陶先生说:“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诵读吟咏是训练语感的基础。”加强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加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训练。口头语言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说话说得不好,说话能力有欠缺,就应该学,应该练。朗诵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间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对“说”的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课堂朗诵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示范朗读、指名朗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由读到说是一个自然的转变。朗读水平提高了,口头表达上就能灵活自如。其次,课堂提问能锻炼学生说话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课堂中适时的提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锻炼了说话能力。在语文课上,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中心明确,语句通顺,语言精练。一篇课文讲完了,让学生总结一下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一场电影看完了,要让学生讲讲影片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曲折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等;作文课上,可让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发言,朗读自己写的作文,讲自己写一篇文章的立意、构思、组材等。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把朗读训练视为一种有意识的说话训练,其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和能力,加强学生对文意的理解,重要的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语言材料,以提高其表情达意的能力。这样做,开始时大家可能不习惯,有的还会张口结舌、羞羞答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发生兴趣。这种学习氛围的创造,一旦被同学们发现是展示自己进步的显露机会时,则会出现争相发言的局面。
二、利用口头作文,提高书面作文写作水平
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口头作文可以较快地检查学生的思考结果,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有利于书面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书面作文写作和修改过程的思维凝重性的养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口头作文语言的准确、清晰、严密。笔者认为,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把说和写结合起来,先说后写,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取得一个质的飞跃。通过对学生加强语言练习的实践,学生就敢说话,会说话,说得好,再加上认真练习写作,作文自然就写得比较好。反之,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说话毛病多,很难指望作文写得好。所以说,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根本,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根本。书面语言是加工了的口头语言,不论怎样加工,总离不了口头语言这个根本。因此,口头语言又是检验书面语言的尺度。前人有语“我手写我口”,这才是作文的正道。所以,在作文训练上,要坚持“先说后写”。 口头作文的训练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此口头作文的训练场所大多在课堂,它允许学生说错,允许相互纠正,自我更正,指导改正,随时修正。这样,学生心理负担相对就少了。有了口头作文阶段的整理加工,再作书面作文,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而且写出的作文质量相对也更好。这样,会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消除写作难的心理。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我手写我口”,不摆作文架子,不搞文腔文调;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群众口头语言,随时随地特别注意把话说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语言的工具也日新月异。口头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重要。这就为我们学习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我们对学生只重视书面语言,要求“下笔成文”,现在也要重视口头语言,要求“出口成章”。
(作者单位:商丘市梁园区技工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发展方向浅析下一篇:[预学\导学\悟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