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活动课应该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学生是数学活动课的主体,教师起辅导和点拨思维的作用。在活动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等不同形式的教学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搭搭、想想”的数学活动课中,教师先出示 根小棒,搭建成两个三角形,问能不能用5根小棒也搭成两个三角形?学生通过搭搭、拼拼、想想,把两个三角形并在一起,用了5根小棒搭成了两个三角形。老师问:为什么可以节省一根小棒呢?学生争着回答:“因为两个三角形共用了一根小棒。”教师接着要求学生试着用1根小棒搭成3个三角形。有的学生拼成了3个三角形。最后老师问:“谁能用最少的小棒搭成四个三角形?”有的学生用10根小棒拼成了四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只用了9根小棒就拼成了四个三角形。学生在搭搭想想过程中逐渐悟出一个道理:凡合用一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一根小棒;合用二条公共边的就可以少用两根小棒;合用的边越多,用的小棒越少。这样,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活动”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发现规律,萌发创造的灵感。
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因此,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他们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之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道理。
例如:学习“长、正方体表面积”之后,可以设计“物品包装问题”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测量出一盘磁带的长、宽、高,运用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算出一盘磁带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再安排学生包装4盘这样的磁带,并启发他们想想有哪些不同的包装方法?哪种包装更省纸?如果有8盘磁带,那么哪种包装更省纸?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测量、猜测、推理、计算等活动,最终选择出最佳方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字的乐趣。再如,学习“时、分、秒”的知识之后,可以设计“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正确地看钟表,而且还从小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131400吉林省乾安县鳞字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让数学文化滋润我们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