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注重了它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丰富多采的一面,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则往往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创设学习历史的情境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必要手段。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呢?让我们来共同努力,探讨一条让学生参与历史、亲近历史、学好历史的路子。
一、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是人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培养的。因此在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所讲的“和谐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和饱满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极大的兴趣投身于学习、参与教学。下面结合我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体会。
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四章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章内容,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两种新旧势力的斗争,即民主共和思想与专制、独裁、复辟势力的斗争。但是学生在学习本章的时候并不感兴趣,对其中的内容乏味且易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前后注意了以下问题:
第一,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寻找与本节相链接的内容,并用讲故事或人物介绍、诗歌散文等形式表现出来,还特别强调要学生自己编写。给他们留有一周时间去准备、思考。同时暗地里指派几个历史成绩较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帮助指导,初稿可以交给老师审阅。令我吃惊的是两天后居然有两位学生要演小品,他们想把袁世凯的丑恶面目用小品形式生动地揭露出来,我表示大力支持,并且帮他们找资料、做策划,学生们热情高涨。编故事的、写诗歌的也忙的不亦乐乎,而且质量相当高,大大出乎我的一了意料。
第二,在课堂上,我只扮演导演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编好他们上台的次序,比如,在第一节“袁世凯专权”的内容里袁世凯是主角是破坏革命的原凶,有个学生就以《假如我是袁世凯》为题上台发表演讲,还有几位学生通过小品表演了“南北议和”中的袁世凯以及为他撑腰的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同时也表现了革命党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投机革命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学生们的精彩表演生动地刻画了袁世凯是一个有权、有势力、有野心、狡猾、阴险、善于玩弄权术的阴谋家,也了解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第三,在课后,让学生针对活动的内容写感想或者小论文,还可以用学生自己出的习题考学生的办法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消化、吸收。如:有位学生就提出要换个角度来评价袁世凯。反映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参与的积极性。
二、创设学习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所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在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意境,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一开始学生们还有一些胆怯、害羞心理,站在台上不自在、别别扭扭的。那么,如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摆脱这种心理,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第一,注重教师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由于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认知上的距离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情绪状态尤为重要,稍有懈怠,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气氛低沉状态,因此,在实际中我非常注重调整自己的教学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活动。只有当教师自己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学生才会处在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下从事学习活动,并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激起他们参与的动机。所以,愉悦、兴奋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能。当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情感心理场,课堂教学就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教师可以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新闻时事、社会现实结合到历史教学中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到英国侵占我国香港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实现的事例;学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内容时,让学生把胡锦涛书记到西柏坡考察的时事政治和讲话内容找出来并结合课文讲述以突出会议的重要意义。由于事例是学生自己找的而且受到老师的信任和赞许,他们有一种“成功”感,而其他学生也萌发出“欲与他人试比高”的情绪,学生的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第三,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教学模式,历史课堂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的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此外,还可以开展演讲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辩论等寓教于乐的各种活动。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录象机、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真切的感知遥远的史事,这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目标。我们学校的许多同仁们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榜样。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正走向终身化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讨和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新课标下的中专体育教学改革下一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