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有较大的比重,文学属于艺术的一部分,属于美学研究的范畴,而审美特征及心理对在阅读中掌握审美的规律、发现美、感知美极为重要,应该运用到阅读、写作等教学中。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心理;基本特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语文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美学理论对语文教学有其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和运用审美心理活动的特征,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1 对阅读作品的感知是审美心理活动的开始
对文学作品的感知是学生和教师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开始,是获得美感的前提。开始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的优劣。按美学理论分析,美感的第一层次是感官上的愉悦,所谓愉目悦耳。文学作品使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区别于靠视知觉欣赏的图画、雕塑、陈列品和靠听知觉欣赏的故事、歌唱、音乐会等,需要阅读后才能把握其要表现的形象,可以发现语言的美,特别是用口读出声的朗诵(非默读)的方式感觉更明显,仅那朗朗读书声就会给人音乐般美的享受,给人感官上的愉悦。
如何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迈出这审美活动的第一步呢?首先要排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懂得字义,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词典或注释来解决,并由老师加以考察与指导;其次要着重进行朗读活动,通过把握正确的节奏、语调、重音、情感基调等促进语感的培养,让学生尽量正确地表达出作品蕴涵的丰富情感。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朗读形式,使学生的感知能力在朗读过程中充分得到发挥,并使学生的感官得到愉悦。让读的过程成为享受的过程,让读为文学作品的审美迈出的坚实的第一步,这直接影响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个审美过程的深入开展。
2 展开联想和想象是审美活动的深化
阅读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具有重要作用,审美要深化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完成。所谓审美联想就是指人在感知事物时触景生情,因而想起记忆中其它事物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其实质是回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记忆中表象的复归。比如,在读到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买橘子这段,就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为自己买东西或依依惜别时的情景;读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不禁让人联想到有关的影视节目《三国演义》中气势磅礴、硝烟弥漫的古代战争场面等等。
在阅读过程中,联想是审美客体调动审美主体的记忆而进行的积极心理活动,教师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审美联想。有时学生缺少社会经历和对生活的体验,对文中的事物难于产生联想的情况较多,老师可以运用情景的创设、多媒体的展示、进行相关的实践体验活动,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从而促进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审美联想,激发强烈的审美情感。
所谓审美想象要比审美联想更具自由度和创造力,是对记忆中表象的一种创造。丰富独特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同时每个学生想象力的差别会导致想象结果的不同。雨果认为:“想象就是深度。”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是创造的。”老师的责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转化再造为自己头脑中的形象,这种转化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主要体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需要我们的大脑再创造。
3 获得情操陶冶是审美心理的升华
审美情感与其它审美心理活动既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在各审美心理活动中起到媒介的作用。它也体现了美的最基本的特征:愉悦性,但要比感官上的愉悦更深入一层,与审美客体的审美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在阅读中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来提高美感的获得。在教《老山界》时,应先让学生讲一些红军长征的事,激发出已有的对红军的敬佩之情,使学生在学习此课时,能与作者的情感沟通,产生共鸣,特别是对于“山上露宿”这部分,很易于学生理解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夜景的描写方面,学生在欣赏优美的景物描写语句时,感到是一种享受,也体会到了溶人其中的情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但由于审美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识与能力的不同等,造成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审美经验的差异,势必导致审美情感的满足程度与受到情感熏陶效果的不同,我认为作为教师不可急功近利,既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缩小这种差异,使他们的情操陶冶,实现审美的升华。
4 理性的思考与评价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理性的思考与评价,是指对文学作品在整体上的意蕴上的把握,起到陶情移性的作用,是审美的高级阶段。审美理解不是以概念的外形独立出现的,它依附于想象思维并灌注在感性思维之中,应对审美对象产生某种审美思考与领悟。它消融在整个审美活动过程中,是理性上的生成。如杜甫的《石壕吏》最后写到:“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学生不单是从用语方面获得美感效果的,而是最终用审美理解去感悟把握其悲剧感的,这种共鸣是很难再用语言去表达的。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能够对文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菲利普夫妇和“我”有明显的美丑评价,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和正确是非观的形成。
语文教学必须摒弃对教材内容的烦琐分析,多一些美的发现与感悟,增加审美活动的比重,这符合学生在语文课里中特有的心理需求。把握审美心理活动在阅读的规律,对优化语文教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需要我们努力研究和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提高兴趣是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关键下一篇:科学故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