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来讲,懒惰是人类的共性,懒惰的程度与环境和心理密切相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很多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碰到一些学生,他们天资不错,却因自己懒惰成性而荒废学业。因此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懒惰,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中职学生惰性心理的表现
惰性有两种表现,即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思想上的惰性表现为优柔寡断;行为上的惰性表现为懒惰。前者对一件事情下不了决心,后者则是决定已经做出,但是不愿立即执行。当然,很多时候二者是混合起来的,很难区分。
中职学生惰性心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表现:
1.自卑,不自信
学生表现出自我迷失,怀疑自己,这大多由生理惰性引起,长期的失败心态加上缺乏表现机遇就会让学生形成“照猫画虎、照本宣科”的生活学习方式。
2.思想懒散,甘守平庸
对学习生活不肯下苦功,懒得动脑、动手;对学习上遇到的难点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敷衍塞责,遇到问题爱找客观原因,推卸责任,得过且过,安于现状。
3.自以为是,盲目自满,不思进取
不愿接受新的事物,以为自己处在“高位”,盲目地乐观与自信,沉湎于过去的成绩而不思进取,不愿接受新的学习方法甚至对新事物产生抵触情绪。
4.日常生活表现散漫
这是惰性普遍存在的方面。寝室、教室,整理卫生本来是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就是由于惰性懒得去动手,积累多了,就变成脏乱差,常常导致接二连三的卫生扣分。
懒惰阻碍掌握知识,影响提高成绩。在经历了几番拼搏努力、几番挫折失败之后,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丧失斗志,消极怠惰。挫折和失败仅仅是目前的直接结果。
二、对中职学生惰性心理的成因分析
学生惰性心理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用具在不断更新,使学生在家务和学习上对一些工具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总认为用具、电器可以替代一切手工,甚至认为只有利用机械才能做事,才能将事做得完美,从而懒于动手、动脑,这样极大地抑制了孩子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发散思考能力。其次,学生的心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传统思想中落后成分的影响。很多家长为孩子包揽一切“工作”,使孩子得不到劳动实践和动手、动脑方面的锻炼,也正是这些影响了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让孩子的惰性心理在思想上有了依靠。再有就是生活圈内的人的生活习惯也直接影响着孩子。青少年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尚处在学习的阶段,容易效仿周边人群的行为,老师及家长如果做事拖沓,不能说到做到,孩子必然会加以效仿。
总结起来有四种类型:一是情绪惰性。学生或家庭等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因个人非正常心境的影响,或因大脑皮质的兴奋周期处于低潮的影响而产生的惰性。这通常时间较短。当影响情绪的事件过去之后马上就能恢复正常,惰性也随之消失。二是疲劳惰性。这是在学生的学习紧张或家务劳动过多时出现的。这时,思维困乏,精神涣散,精力不集中。热衷于自己的爱好,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对于主要事物只是应付,在学校时表现出作业敷衍和拖拉。三是习惯惰性。由于缺乏严格要求,长期懒惰敷衍而形成习惯。这种惰性具有顽固性的特点,一般表现在家庭富裕、娇生惯养或好说好动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四是生理惰性。这是因身体有病,生理发育不全所表现出来的惰性。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表现在少部分有生理或身体疾病的学生身上。
三、克服中职生惰性心理的对策研究
1.形成良好的习惯,不让惰性乘虚而入
遇事后马上动手,行动起来,不要让大脑产生不置可否的念头,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
2.制定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
尽可能把时间细化到小时到分,把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3.教师做表率,严格要求
教师要强化危机意识,投之以情,晓之以理,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课外兴趣,让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5.在“勤”字上多下功夫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必要的措施,养成学生勤看书、勤动笔、勤思考的好习惯。
惰性对于学生来说雅疑是一种心理顽疾。此病最易感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旦遇到难题,意志稍一松懈,就易滋生惰性。如不及时克服,还会影响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惰性对学生带来的严重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发挥学生的良性心理的积极作用,抑制惰性心理的发展,教学中时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作者单位:吴迎春,承德技师学院;
张跃华,河北钢铁集团承德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动化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优化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之我见下一篇: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