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物理模型和物理模型思维的基本内容
1.什么是物理模型。
从广义上讲,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概念,如物质、长度、时间等都可称为物理模型,物理学上的研究对象、对象的状态、状态的变化过程等均可称为物理模型;从狭隘上说,反映特定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的理想化实体、理想化过程、理想化状态、理想化结构等,叫物理模型。
2.物理模型的类型。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述和讲授就必不可少。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1)物理对象模型――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这种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例子。(2)物理条件模型――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物理模型。(3)物理过程模型――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4)理想化实验――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5)数学模型――由数字、字母或其他数学符号组成的、描述现实对象数量规律的数学公式、图形或算法。
3.物理模型的作用。
对物理学而言。物理模型有以下作用:(1)物理模型是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f2)物理模型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及其所处的状态和状态发展变化的过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3)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时,“先理想后实际”的研究方法的体现。许多物理问题,都是先研究其物理模型,得出结论。然后用实验来检验模型研究获得的结论并加以适当修正,再将修正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物理问题。
对学习物理的个体而言,物理模型有如下作用:(1)有助于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2)有助于使抽象的思维具体化;(3)有助于使抽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体化。
二、物理模型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将得到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雅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要明白“教”的真正意义。“教”不同于“训练”!如果我们将“教”混同于“训练”,就会强迫学生去全盘接受所教的内容,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使学生按照别人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达到他人设计的目标,这就扼杀了本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权利。
其次,我们也一定要理解,“创新能力只能培养,不能教”!创新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其需要的只是一种友好的、和谐的生长环境,教师只不过就是要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而已。应该说,中学物理教学是营造这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环境的良好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门很好的学科。中学物理的教学有许多自身的特点,“物理模型”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再次,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并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但如果借助“物理模型”教学。通过采用模型方法,突出物理问题的主干,疏通思路,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使物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这样不单起到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作用,同时还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物理模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很好素材,充分科学地用足用活物理模型,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环境,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合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论实施素质教育与减轻课业负担下一篇:谈谈构建中小学联合图书馆的几点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