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等教育教学中实行教学规范化,对稳定教学秩序、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现代社会对初等教育所培养的学子要求越来越高,初等教育教学要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要搞教学规范化,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这不是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吗?其实不然,那么何谓教学规范化?何谓教学改革?这二者各自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如何?
1,教学规范化――以保证和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为总目标。强调整体性观点。是以现代系统工程控制理论建立起来的系统、要素、层次、结构、功能、有序性、动态性等所含规范的新范畴,是把整个初等教育教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整个教学活动及教学条件符合质量标准;是参与初等教育教学、学习的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规范轨道,以保证初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际上是运用系统控制理论来控制整个初等教育教学,使初等教育教学整体优化。初等教育教学规范本身又具有动态性特点。随着初等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规范也有待修改和提高。规范化教学工作的循环不是一次了结,而是一个“PDCA”过程,PDCA循环是美国戴明--提出的一种工作程序,即:
P(计划)→D(实施)
↑
↓
A(总结)←C(检查)
循环在初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每进行一次循环,如同上一节楼梯,不断循环,不断上楼梯,初等教育教学质量在循环中不断提高。
2,教学改革―一以保证和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为总目标。检查教学效果,根据反馈的信息,分析教学过程中的诸元素和各环节,寻找不能保证和满足初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关因素和环节。确定新的手段、形式和方法,保证和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把整个教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使整个教学活动及教学条件符合于质量标准,运用了系统工程控制理论来控制整个初等教育教学,使初等教育教学整体优化。教学改革也是个循环工作程序。即:
目标→检查(反馈)→分析
↑
↓
提高← 确定 ←寻找这实际上是美国戴明“PDCA循环”工作程序在教学改革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目的也是经过一次循环,改革提高一步,不断循环,不断改革,初等教育教学质量在改革(循环)中不断提高。
不难看出,初等教育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改革是从对系统的控制目标着手,建立由诸元素和各环节组成的相互联系结构,确定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活动和效果。控制的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学过程的起始、中间和结束状态的相关模型来表示。根据控制的目标和所模拟的最佳结果来表示手段、形式和方法。教学过程也是控制过程,就是对教学规范和教学改革中的动态参数(因素)进行组织和实行最优的有目的过程的影响。控制决定着教学系统合理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手段。实际上初等教育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改革都是现代系统工程控制理论在初等教育教学中的特定的教学应用形式。
教学规范化集中体现了教学基本要求,分析影响初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元素和各环节,总结以往初等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初等教育教学中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教学活动,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建立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它使整个教学活动严格控制在制定的教学体系(程序)之中,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环环相连,把所要控制的目标贯彻始终。有了这样一种完整的教学体系,要检查被控制的目标控制程度及分析影响控制的元素和环节是比较容易的。教学改革也就是对所要控制的目标达不到预想程度有关的元素和环节进行改革或调整。因此可以这样说:“教学规范化是教学改革的产物”。教学规范体系的建立给教学改革提供了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又进一步促使教学规范化日臻完善。在最优控制理论中有两个基本研究方向:程序控制和反馈原则的控制。在教学活动中,程序控制就是初等教育教学规范化的控制,反馈原则的控制就是所说的教学改革的控制,根据反馈信息对影响实施规范化的有关元素和环节进行改革(校正)。改革的基本功能就是控制的功能,通过调控系统的途径消除不协调现象,利用反馈信息决定改革的目标和内容,再以评价信息输出途径对系统进行检查,从而达到所要控制的目标。
系统的运行是靠人来推动的。因此,在系统循环过程中必须渗透、采样,不断分析、总结,使系统循环正常有序。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改革是贯彻初等教育教学中的一对孪生姐妹,使整个教学秩序稳中有动,动中有稳,扎扎实实地稳步提高初等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吉林柳河县亨通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思想品德教学中开展体验学习初探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