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思路超出了教师的预设范围等现象,使部分教师面对此情况时表现出不知所措。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学生的这些“错误”现象背后隐藏的是学生活跃的思维、课堂教学的资源等。因此,教师应尽一切可能整合这些资源并转化为推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实现课堂教学中资源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动态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所谓教学资源指的是:支持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能为课堂教学所利用的各种条件,它包括大家熟悉的教材、教具、教学设备、教学辅助材料等物力资源,包括支持课堂教学开展的人力资源、制度资源及时空资源。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
一、善于捕捉“意外”,促使教学资源生成
课堂教学是学生活动、展示自我的平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常会和教师的预设相分离,超乎教师的预设范围,此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意外”事件,面对这种意外事件,作为教师首先应沉着冷静,予以正确的态度,进而充分运用“意外”事件,引导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有效地促使“意外生成”:事件生成教学资源,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如: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教学中,对于其中的DNA话题,学生展开了争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雅论是人或者动物其身体的胖瘦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并列出其依据是: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而有位女生却说:“导致肥胖的原因不是由于遗传而是由于高脂肪食物,现在雅论是电视上还是网上,都有大量的减肥宣传广告,并告诉人们产生肥胖的原因在于高脂肪,想要减肥就需燃烧高脂肪。”当这个学生说完之后,其他学生也开始纷纷讨论起这个问题,教室顿时呈现混乱现象,这一切是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的,对此,我首先表扬这位女同学善于思考,进而将学生分组实施讨论,最后总结得出遗传结论:由于对照鼠带有HMGIC基因,说明遗传到肥胖的基因,而实验鼠缺少这种基因,说明它没有遗传到,两只鼠吃一样的东西,对照鼠变肥了,实验鼠没有,说明基因有着特定的遗传。这样我将“意外”事件整合生成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探究,使得生物课堂呈现出精彩。
二、就势顺势,运用“错误”生成教学资源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拓展思维,独立思考,总是有“错误”现象的发生,作为教师应善于运用学生的错误,就势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导致错误的因素,进而纠正错误,并在错误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实施创新研究,摒弃传统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答案”给予否定,打消学生积极性的现象。应结合新课程教学标准,预设和生成相统一,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在《酶的特性》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总结知识点,并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运用温度探究酶的特性,并说出选择哪几个温度。其中一个学生用的是α-淀粉酶,温度设定0℃,31℃,14℃,100℃。其他学生大声地说:“不对。”这个学生的脸一下子红了,呈现出尴尬的局面。此时,我引导学生分析,并以作图的形式表示,结果发现,这名学生所说的是实验结果的完整图案。这是一个很好的思想生成的典例,通过运用学生的“错误”信息,引导全班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其知识原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理论联系生活,生成教学资源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学科的学习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生活。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着手点,开展“动态”生成过程,打破传统教学中课堂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实现教材质的飞跃,拓展教学资源范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技能。如:在教《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时,笔者以一句谚语:“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过程中,体验、感受高中生物知识与人们生活的关联性,从而树立正确的生物价值观,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了人的生命现象,推动了教学资源的有效生成。
实践证明:教师加强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整合、资源生成,有助于推动高中生物课改的有效实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素养、综合技能。因此,作为教师应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促使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郑晓蕙.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下一篇:结合物理新课程探索学生合作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