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论述了土壤地理学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土壤地理学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安排,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并强调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科研工作的结合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等教学工具的应用,并阐明该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教学方式;科研;实践;土壤地理学
传统知识的学习是“接收式”或称为“填鸭式”,顺利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已经养成了接收式学习的习惯,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各科新书就会及时送到学生的手中,书本就是要学的东西,父母和相当数量的教师只关心那些大家都必须学的理论知识,那些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只能割舍自己的兴趣,任个性、特长、潜能消磨殆尽。
学校与社会层面不断出现的“就业压力增大”、“读书雅用”等观点对当前的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找出其弊端,明确改进的措施,培养具有创新思维模式与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已成为体现以人为本,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土壤地理学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1.与预期教学目标失衡。土壤地理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该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理论,为学生学习和综合分析其他专业课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认识土壤、分析土壤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利用土壤地理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土壤问题,进一步利用、控制和改造土壤,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并通过室内分析实验与野外调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枯燥,而土壤地理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理论内容繁杂,部分内容陈旧老化等问题[1],仅配合PPT、黑板、挂图、模型等方式传播的信息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接受。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基本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加之高校的课程设置改革的影响,土壤地理学课时缩短,由于时间紧迫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达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
2.实践教学不足。高校师范类地理专业的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缺乏有效的时间安排,在内容上减少、剥夺了学生实际操作的锻炼机会,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容易走神,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
另外,由于本科扩招的影响,学生人数增幅较大,地理专业学生每个年级人数在80~100人之间,受实验条件限制,实验分组人数一般在4~ 人左右,有些同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动手锻炼,因此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培养,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合作与科学态度,缺乏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
3.教学内容亟待更新。土壤地理学目前常用教材为朱鹤健版[2]或李天杰版,两种教材对理论知识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但是都缺乏一定的教学案例与研究案例。基本理论的解释或是推理应该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理解得更加充分与具体。特别是在土壤成土过程、土壤类型的讲解上,如果能够把每一个土壤类型结合到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如果是当地就有,则结合该地区的成土特点,推导出成土过程与土壤类型,再延伸一下该类型土壤性质与利用类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土壤学科的发展是很快的,目前这门学科在土壤遥感、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生态环境调控、污染土壤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均处在科研前线,如果能够在书本中穿插这些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还可以增强科研素养。
二、土壤地理学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措施
1.应用先进手段。近年来,各高校大多专业课程都能在多媒体教室开设,但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教师的课件以平面、文本媒体为主,多媒体设备只是黑板的替代品。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网络资源的利用还没有成为教师的工作习惯。土壤地理学多媒体教学内容若仅仅表现为书本中文字信息的重演,教学效果肯定受影响。与此相反,积极利用声音、影像、FLASH动画、三维模型等技术,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兴趣与提高教学效果,作者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的几组关于成土过程的FLASH动画,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补充了教材的不足,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实践教学。(1)野外实习。土壤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野外实习是土壤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历来被充分重视。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观念、区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仅要求学生在野外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而没有探索性的研究问题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另外由于实习经费不足、时间短暂和师资水平限制,实习内容也在趋于减少和流于形式。作者所在高校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思想指导下,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大对野外实习的重视力度,每年输送骨干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培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实习效果。图1为庐山野外实习的流程示意图,通过野外实习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动手能力与协作能力。(2)室内实验。土壤地理室内实验教学是土壤地理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养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土壤地理学实验是揭示土壤学知识原理的过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结果计算、分析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可以提供给学生的实践锻炼、科学问题的训练少,大多是基本理论的讲授与灌输,有碍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养成,通过室内实验教学,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3)社会调查。学生面对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只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以及认真做书上的习题,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而不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是如何产生和如何解决。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得学生对信息收集的兴趣缺失。包括社会问卷、资料收集、研究计划、请教科学家、撰写研究报告等各种丰富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则使得学生对传统知识的学习不再大而化之,激发出他们对课程深入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热情,也启发学生对科课程研究领域了解的动力,积极主动去收集资料,解决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表1中列出部分课程中安排的社会调查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一个选题由5~ 个学生合作完成。在土壤地理学教学中发现,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这种教学的放手,学生普遍接受并欢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理性和深刻,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以及进一步深造的科研学习中的应用更加娴熟。
3.增加科研案例。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对教学是一个强有力的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是相互促进的,同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带来极大的优势。将土壤地理学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对前沿科学的直观认识,还可以提升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作者利用学院GIS技术资源将教学内容中关于本省土壤分布图、中国土壤图及其景观、土壤成土过程、土壤剖面等进行动态展示教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学生可以直观认识的图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与教师或相关老师的科研项目结合,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参加教室的科研项目实验或采样、调研过程;将目前土壤地理学、土壤学学科研究的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兴趣与意愿。
参考文献:
[1]华珞,王学东.关于“土壤地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3)44-41.
[2]朱鹤健,何宣庚.土壤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002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下一篇: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