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越来越普及,中小学生网民群体也日益壮大。他们对新事物充满极强的求知欲,雅疑会受到网络中各种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蚀。文章从技术防范、技术教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四个方面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引导学生加大网络正面应用做了介绍,以期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培养合格的网络新公民。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技术防范;网络安全;主题活动;网络新公民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13―8454(2011)22-0019-03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合之前发布的国家统计年鉴,到2010年底,我国1-19岁的人口大约有2-3亿人,他们大多是中小学生。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月发布的第21次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显示.全国19岁以下人群中有网民1.29亿人,占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5 %。其中,超过半数(50.9%)的青少年网民使用过手机上网。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将全世界所有的国家和地区连接起来,使得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任意传播,西方敌对势力向我们渗透着其腐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攻击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国家制度,一些不法分子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信息,进行网络诈骗,以期获得不法利益。整个互联网鱼龙混杂,而中小学生对新事物充满极强的求知欲,雅疑会受到网络中各种不良思想意识的侵蚀。由于中小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裕,如果这段时间不加强教育和引导,势必会给一些中小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影响。形成网瘾,甚至造成犯罪。笔者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一直关心如何引导学生上网的问题.近几年来,通过技术防范、技术教育、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作了加大网络正面应用的引导.以期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能够培养合格的网络新公民。
一、技术防范控制,限制学生的上网行为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正式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2009)》显示, 0.5%的青少年网民的上网目的是“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等”,51.9%的青少年网民选择“聊天或交友”,41.2%的青少年网民选择“玩网络游戏”,另有43. %、39.5%及21.1%的青少年网民分别选择了“学习和工作”、“获取信息”、“通讯或联络”作为其上网目的。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上网更倾向于娱乐性的目的.而这种目的更可能让青少年网民染上网瘾。对于初期接触网络的中小学生,这些网络行为必须予以控制。笔者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是简单的将网线拔掉,将网断开,而是有意识地增加他们上网的实用性目的。一直以来,有许多信息技术教师在讨论信息技术课上是开网还是断网,笔者认为应当让他们在任何时间都可以浏览教师推荐的网站。
要让学生只限于浏览推荐的网站,首先,教师应将允许访问的网站链接到学校网站或是机房的内部网站。然后利用电子教室软件,以“极域”为例,将教师允许上的网站加入“白名单”,只允许白名单访问,倘若学生访问其它网站,便会自动跳转到本机上制定的一个网页,教师可以将本机上的这个网页做些改变,给学生一些提示信息,如“上课时间,倡导绿色上网,请浏览老师建议的站点”。如果教师想做得更好的话,也可以让其跳转到内部服务器上一个指定的网页。但这个方法,有时会因为电子教室软件不稳定而导致学生机不受控制,学生一旦发现这个问题,便会不停地重启计算机,以破解电子教室软件。如果同时辅以代理服务器控制或是DNS控制,那样效果会更好。这样时间长了,自然会增加他们上网的实用性目的,养成利用网络去“学习”、“获取信息”、“通讯或联络”的习惯。其次,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网络审计设备记录学生的上网行为.以便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分析。
二、技术教育推动,丰富学生的上网行为
谈到网络,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娱乐功能都比较青睐。对网络的其他应用了解甚少。为什么呢?首先,其原因之一是他们不感兴趣。为了一个问题还要去上网查找.找到了还不知道哪种观点是对的,是否符合考试答案,与其这样,还不如去问老师,况且与考试有关的问题老师上课都会讲的:上网发送电子邮件,往哪里发,发给谁,发的目的又是什么;上网查找地图,自己又不会独自上哪里去:上网购物.最简单的方法是跟父母说一声。把自己的学习搞好就行了……:其次,他们对于网络的原理,诸多的网络应用也不理解,也从来没机会操作。有一次,笔者朋友家有个上初一的孩子,语数英的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向笔者问了一个问题“网上买东西,钱从哪里给,总不能从电脑里塞进去吧!”这些实用性的上网目的,教起来比较麻烦,用起来又比较少,不像网络聊天,有个同学或是什么人一教,马上就会了,没事雅聊时就可以享受网络带来的快乐。
信息技术课程大都还仅仅停留在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如何上网下载文件、如何发送电子邮件这样一些肤浅的技术层面,对于较深一点的知识,教师一带而过,学生仅仅是听听而已。而正是这些知识的缺失,这些过程体验的缺少,影响着广大中小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提升。在学校教育中,应加大这些知识的应用力度,比如学校或班级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在学生入学初始,就要明确其在初中要做一个网站,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其网络技能。还能增强其成就感,促进网络的正面应用。有效抑制网瘾的形成。
三、安全教育联动,保护学生的上网行为
中小学生的攻击性极强,他们对黑客充满了崇拜,但并不了解信息不安全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同时,他们对于自身的安全保护问题也毫不在乎。信息技术教师在教授他们上网技术的同时,也应让其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以便在上网活动中保护自己。
上网聊天的账号、密码,网上银行中现金的数目,上网发送的电子邮件以及个人电脑中的资料等,这些数据如果丢失雅疑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信息技术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如200 年末爆发的“熊猫烧香”病毒使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一夜之间,电脑中所有的文件都变成了一个手拿三根香的熊猫图标,造成经济损失1 亿元,其病毒的制作者李俊也被依法逮捕。教师要教育学生不利用黑客软件去攻击别人的电脑及网站,不制作和传播病毒,增强其在虚拟社会中的法制意识。了解病毒传播的常用途径,做到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点击不明链接,遇到不明的电子邮件立即删除。
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加之一些不法分子综合利用手机电话进行诈骗,教师要根据其特点和学生一起去分析信息的真伪,教会学生如何判断网站的真伪。如经常有学生在上网的时候网页会自动弹出中奖的信息,或是手机收到中奖的信息或中奖电话,或是中奖的电子邮件,这些诈骗者都会利用一个假冒的网站来欺骗网民,要教会学生在通过链接打开网站时一定要辨别地址栏中网站的地址,最好在新窗口中再输入一遍。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告知他们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能把自己的信息告诉网上结识的人,不要随意接受网友的见面要求.即便是自己认识的同学、朋友在网上约见,也要通过电话核实,更不要把自己的聊天密码告知他人。在公共场所上网时,更要注意计算机的安全,以防自己的个人信息保留在计算机里或是被他人窃取。
四、主题活动引领,绿色学生上网行为
培养合格的网络新公民,就要让广大中小学生充分体验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参与网络的建设,并能够积极思考网络的发展,并不是强行限制他们上网,而是要想尽办法为他们创造上网的机会,让他们有网上,健康上网。通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体验网络应用。让他们在成人的指导下了解上网的利与弊。
在每次学生上网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如“永不落幕的世博会”,让学生去弥补未能去世博会的遗憾或是参观世博会时未能参观的场馆,并做适当的参观交流;“祖国巨变”,让学生上网查找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的巨大变化;“我的家乡”,让学生想象自己考上某所大学的第一天,跟新同学介绍自己家乡时的情景:以四川地震和汶川地震为背景上网浏览地震的相关知识,了解地震的原理及其防范;以淘宝网、拍拍网、百度有啊等网站介绍网上购物的发展历史及操作方法,让学生体会网上购物的便利,让学生学会价格比较,并在现实生活中注意理财等等。在操作时,还要注意交流与合作,如介绍我的家乡,全班甚至全校最后完成的只是几份稿子,可以把每个学生想到的说辞放到内部网的讨论版上,让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合作。这样,又培养了他们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学校还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契机,多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的优势,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增强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广大中小学校作为网络教育的第一站。有义务主动承担责任,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都能健康上网,文明上网,做一名健康的、富有责任感的网络新公民,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1-1
[2]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R].2010-1
[3]杜小会.信息技术课上的安全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8):42
(编辑:郭桂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学课件的制作思路与方法下一篇:高校实践性教学现状分析及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