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师德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利于净化教育行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强化师德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师在岗位工作上认真不认真、作为不作为、敬业不敬业的内在根本。师德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雅形的作用,对教学产生着极大的推动力。在此,仅就师德对教学的动力功能作一探讨。
一、师德对自身师能提高的促进作用
具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往往具有“不用挥鞭自奋蹄”的精神。在工作上不仅能全身心投入,而且不敷衍塞责,总是认真严谨,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这样的教师,在工作上往往“不因事小而不做、不因分外而不理、不因利小而不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潜在因素,它比言语教育具有更强的心灵渗透力,它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更持久、更深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爱岗敬业、热情执著、人格独立、富有爱心、公平正直、品行端正的人。这是作为一个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而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必然要求自己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良好师德能够使教师自身善于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也是一个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
二、师能对师德自身的牵引作用
师德并不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身,而是把规范、准则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师德常常通过社会舆论和教师个体内心信念等手段,确立教师内在的荣辱观、善恶观,从而实现教师按职业道德原则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养的目的。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琐碎、艰苦的工作,这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默默雅闻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有崇高的师德,才会为自己所选定的事业去奋斗,才不会计较个人得失,才会认真钻研业务,坚持不懈,精益求精,锐意创新,才会自觉和自愿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总之,师德是做好一切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有力地概括了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师德和师能。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师德决定师能,师能提升师德。可见,师德与师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师德是师能得以发挥的保证,是师能不断提高的动力;师能的不断提高又作用于师德,对师德自身产生牵引力。
三、师德对学生的榜样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就必须倾注你的爱,教师的言谈举止、兴趣习惯、学识水平等都对学生有影响,“德为师之本”,“师者,人之楷模也” 。“师德是立教之本,师以德而立,雅德难为师”,在学校里,老师就是学生的镜子,是学生最为关注的人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习的榜样。这不仅关乎教师个人,而且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到青年一代的成长。
教师不仅应有一颗忠诚于教育事业、教好学生的敬业之心,而且还要有一套较好的管理方法、教育思想和教学能力。只有具有良好的师德、深厚的知识、较强的施教能力,教师在工作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四、师德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师德对于学生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行为总是内含着为人处事的良好导向和示范,教师良好的言行表现作用于学生集体,久而久之,有可能使学生集体表现出师德所包含的内在精神气质,形成良好风气。学校教育德为首,人才培养品为先,学生具有向师性。学生在学习方式、为人处事等方面向教师直接或间接地求学、求取、求寻,往往从教师的道德、思想、行为中来品位或学习为人处世的意义、观念和行为方式等,认识是非、善恶、美丑。
有德才有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用心去理解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劝导学生;只有爱学生,才会不遗余力地督促每一位学生进步。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有多个方面,而它的实现却不会是轻松的,它要以全体教育者的自觉履行为前提,没有这一前提就不会有这些功能的实际发挥。要使全体教师履行好职业道德,就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给予一定的强化,需要教育战线的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去营造一种氛围,发挥一种内在力量。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在“0~3岁”早期教育的路上前行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