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华元素”的认知意识

[复制链接]
查看: 717|回复: 1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8-3 14: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加强语文教学“中华元素”的认知意识, 一方面我们要把握汉语言文字历史的积淀,使其本质性的东西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发展汉语言文字的“中华元素”,从而真正发挥出语文教学在传承和发展祖国文化当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元素;认知意识
  
  目前对于语文教学认知方面持论者虽多,但涉及的往往是字词句、篇章段的解说,而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语文教学对“中华元素”的认知意识。所谓“中华元素”是指被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认同的、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风俗习惯等。它包括中国独有的著名建筑、历史人文景观、重大发明创造、民俗、手工艺、传统戏曲、重要学术思想、历史人物、图腾、吉祥物等,如万里长城、古代四大发明、诗词、戏曲、京剧、脸谱、刺绣、茶叶、中国象棋等等都可称之为“中华元素”。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中华元素”的认知教育,不仅对传承和发展祖国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
  
  悠悠中华,文明久远,在众多领域积淀了雅数的“中华元素”,它们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人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和手段来传承它们,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中华元素”认知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如在讲授唐诗宋词时,教师可结合课文介绍唐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各个流派的主要特点、成就,教导学生学会诗词赏析,学会领略祖国诗词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加深诗词文化这一“中华元素”的认识和认同。这样不仅能使我们教学双方更加积极主动,帮助我们自觉地克服语言教学中面临的困惑,而且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语文教学与本民族的文化紧密相关,它的“传道、授业、解惑”雅不深深地渗入本民族的文化意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知识天地的开拓、思想教育的进行,都离不开民族化的工具(语言、文字),都不少了文化精神的熏陶。比如世界观的教育,文学艺术观的教育,都是以本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伦规范、审美情趣来进行的。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也首先是依仗本民族的语言工具、以本民族的思维特征为基础去发展去培养的,离开了这个根本和基础,就谈不上任何培养和发展。当我们的教学双方在认知上达到这样一种高度,语文教学就会呈现一种高质量、高效率。
  “汉语是一种学习和使用方便、表现力极强因而始终充满生命力的语言。”[1]在世界文化史上,汉语始终处于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的对外影响始终存在。在古代,不少国家和民族,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老挝、泰国等受汉语的影响颇大,其语言皆吸纳了不少汉语的词语。而在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汉语的影响不断扩大。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可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正逐渐跃升为全球仅次于英语的新的最有影响力的强势语言。汉语作为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国际上的重要性正不断提高,学习汉语的人数亦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家大学以及中小学、民间机构开设了汉语课程。而我国大陆众多大学建立了对外汉语学院、对外汉语系或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另外还有许多民间的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来我国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乃至对外汉语教师都有些供不应求。如同全球学习英语所创造的巨大产业一般,新兴的全球汉语热,也已经启动了庞大的汉语教学产业,并刺激了相关的图书、音像出版业的迅速发展。这是我们加强语文教学认知意识培养的外部动力。
  而且,加强语文教学中“中华元素”的认知意识在当今也显得越来越紧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生越来越有条件和更多机会接触到外部信息。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使“中华元素”意识在部分学生中呈现淡化的趋势。近些年韩剧、“韩流”的盛行;西方影视媒体对我国校园的影响。一些学生中形成了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国的语言文字比中国的强”。
  今天国际信息交流要求有一套统一的字母符号,便利计算机的国际传输,于是产生“单一罗马化”的设计,用统一的一套罗马(拉丁)字母书写全世界的语言,“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汉语罗马字的国际标准,编号定为:ISO1098。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人的错觉,认为汉语言文字将要消失。其实这并没有否定汉语言文字的本质特征,这种传输过程,只是使汉语言文字换了一种形式,而呈现出来的仍然是汉语言文字。就语文教学的意义来说,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截然两分的,两者密切相关,但由于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特别是教师忽略语文教学中所蕴涵的中华文化价值之强调,造成了很多学生仅仅把语文作为一个工具来学习,语文教学成为当今争议最多的科目之一。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存在人文素养问,对“中华元素”知之不多,知之不确切。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中“中华元素”的认知意识已经十分紧迫。“经济全球化固然导致了民族文化某种程度上的同一性,但也促进了对文化个性风格或本质特征反弹式的强烈守护和执着追求,也就是说,既要世界化又要民族化(或本土化),仍是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发展的时代主流。”[2]
  
  二
  
  语文教学是根植于民族文化底座之上的文化行为,它参与文化,同时反映文化,特别是中学的语文教学担负着民族文化的代传任务,不论是教学内容、目的,还是教学过程,都深深地渗透了民族的文化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因此,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华元素”的认知意识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语文教学中“中华元素”的认知意识。
  第一,通过对比教学,帮助学生领会汉语言的优越性。今天的学生越来越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学习汉语以外的语言文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对比教学,来帮助学生领会汉语言的优越性。通常,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与英语课堂教学是彼此分离的。虽然我们看到更多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将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进行对照,但很少看到语文教师将汉语学习与英语学习进行对照的。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汉语汉字的世纪。没有对照和体验,要学生真正领会汉语言的优越性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语文教师直接将两种语言文字某些方面进行对照,让学生在对照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越性,或者请英语教师到课堂中参与教学。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汉字的读音不像拼音字母那样简单,许多汉字往往是一个字形有两三个甚至更多的读音。汉字的字义就更加复杂,一个汉字不但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达多种含义,而同一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又可以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另外,一个汉字的信息远远超过拼音字母的信息量。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今天,汉字也显示了它独特的优越性。由于汉字字形具有大量信息,因而成为计算机最易于识别的文字。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电脑这个载体,让学生切实通过不同语言文字的输入与输出的效率对照中领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越性。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越性,学生一定会更加热爱它学习它。
  第二,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教材中的“中华元素”,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们应该承担的重任。广大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准确把握和利用好教材中的“中华元素”。事实上,我国现行的语文教学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精髓的反映,它包含了大量的、流传千古的历代名著、名篇、诗词、神话传说、戏曲,介绍了著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重大的发明创造、重要的学术思想,充分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民俗民风、传统节日、民族服饰、特色食品等等,内涵十分丰富。仅以历史知识一项而言,有人统计现行编印的中学语文教材里,有14篇课文涉及了中国历史上30多个历史事件、30多部历史著作和 0多个历史人物。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把握和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这些“中华元素”,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中华元素”的认同意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和主动性。
           
       第三,创新方法手段,变语言形式教学的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多功能。在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方式方法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语言的了解与把握,而忽略了“情”、“意”方面氛围的营造和相关方面的教育。语文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讲究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时代在发展变化,“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必须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化,紧跟着瞬息万变的历史步伐,向信息化时代前进。”[4]我们只有以新的形式、新的手段来诠释祖国的语言文字,才能更好地发掘出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好地传承祖国文化。2008年北京运会开幕式中“活字”组合独特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非凡魅力。“今日的语文教育要有中国特色,就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就要有面向新世纪的浓郁的时代进取精神,变语言形式教学的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多功能,变低效率为高效率,尊重和发展教的个性与学的个性,探索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途径。”[3]这种教学形式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的热情,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的认同意识、热爱意识。
  第四,正确认识语文动态和发展现象,增强责任意识。语文现象是动态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也相应地变动着。特别是在社会发生重大或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语文现象的变化也特别大,特别快。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对外交流增多。这种交流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语文现象。它一方面丰富了我们汉语语言的词汇及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们汉语文的混乱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已进入到各个行业乃至千家万户,甚至一些中小学的课堂里。今天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尚未来得及对这一现象加以适当的安排处理。而语文这一现象就带来一系列新的情况与问题,如计算机语言的使用,人机对话对于语言的要求,五花八门的汉字编码的选择以及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许多其他问题。只有将这些新出现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更好地促进祖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将新出现的词汇与课堂教学紧紧联系起来,通过对如“虚拟世界”、“软实力”、“视频”等解释来充分说明汉语言的表达能力,也通过安排学生运用电脑进行写作活动来直接感受汉语言的魅力和克服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增强责任意识,努力避免语言文字使用的错误,使学生养成运用规范的汉语言文字的习惯。比如我们运用电脑打字,形成文稿后,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检查因语言编程所限而造成的错字或者错句。因为,电脑打字中,同音所造成的错字或者错句往往使人易于忽视。
  语文教学活力的获取,它来源于对祖国语言文字历史积淀的真感知和创新,一方面,我们要把握汉语言文字历史的积淀,使其本质性的东西得以传承;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发展汉语言文字的“中华元素”。这种认知意识的形成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15.
  [2] 张新民.全球语境下的中华学科建设[A].文化探索与理性反思――新世纪中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香港: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9.
  [3] 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A].语文学科教育探索[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3.
  [4] 周有光.语文、文化与语文教育[A].新时代的新语文[C].北京:三联书店,1999:13
  
  作者简介:申红英(19  --),女,贵州凯里人,研究方向: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王利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下一篇:小学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漫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 14: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 14: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支持期刊论文发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 14: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 14: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3 14: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 14: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3 14: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3 14: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3 14: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奥鹏论文格式模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