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需要在教学中担负起重要的责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奠基的作用。
一、由此及彼,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
在语文教学中,跳出文章的原有内容,有意识地跳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层面,让学生去联想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和满足,从而启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如在学《挑山工》这篇课文的时候,在阅读原文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挑山工身挑重物登山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线?学生会回答:是“之”字形的路线。再问:挑山工所走的路程比游人多了还是少了?学生会回答:多出了一倍。接着让学生思考:这样走法是省力还是费力?文章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走“之”字形路线为什么可以省力。在学完本课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挑山工身挑重物登山,路程长了,力却省了?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明白有关的力学知识,并从中体会到科学的奥妙。又如通过《赵州桥》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拱形桥体比平行桥体既节省材料又更有承载力?我们的祖先早已掌握了这种科学技术。教师可以逐步地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探索,让它们在实际的观察和查找资料中寻找答案,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
二、直观教学,启发学生认知科学知识的兴趣
这里所说的直观教学,包括小实验式的模拟直观,语言文字直观等,可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启发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兴趣。如《捞铁牛》这篇课文提及“水的浮力”是捞铁牛的主要条件之一,这一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在教学时,采用小实验式的直观教学,通过模拟演示,生动地再现如何借助“水的浮力”的情景,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课后对这一知识谈论不休,课虽尽而意未尽。可见适时地在各个教学活动阶段运用直观手段,可以收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启发学生认知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白杨》一篇课文时,书中讲的是生长在新疆的箭杆白杨,高大挺直,如一把把朝天撑起的大伞。让学生们观察自己所在地能见到的白杨,之后再展开讨论,为什么它长得这样直?这么高大?引导孩子们议论到白杨的性格,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白杨树的性格,也同样是人的性格。引申一层含义:由物到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对课文的分类等,逐步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
三、方法灵活,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
所谓科学态度,是对待一定的人或事物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科学态度则是遵循科学活动的规律,按照科学研究的特殊要求去从事科学活动的心理倾向。科学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得到综合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语文课本中《手指》一课,极有情趣又有意义,一个手掌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每根手指都有独特的作用,之间并雅美丑和爱憎。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在一起,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由此联想到一个很多人的群体,如果团结一致,那就有使不完的力量。也正如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由此让学生明白,团结的重要。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讲的是人类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科学故事,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幻想遨游太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航天技术的成功,圆了我们中国人的梦,是我国航天技术的巨大胜利。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飙升在世界的前列。让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后,增强一个炎黄子孙的自豪感,从而发奋学习将来做个科学家。
总之,小学课文中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向学生介绍了多方面的知识,老师在向学生们讲解的过程中,从多侧面的准备一些材料,向学生们多提出些为什么?和学生们共同分析,启发孩子们求知的欲望,为孩子们打下科学素质的基础,是一个合格语文教师的责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对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改革的反思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