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政府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企业日益重视自主创新发展,社会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新发明、新发现,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核心,而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是一种继承性、维持性的学习,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原来已经确立起来的观念、方法和原则,以应付已知的、重复的情景。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已有很大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有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因此,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现代人除了在终身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之外,到目前为止别雅他法。这就使得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显得更加重要。作为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劳动者,如果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和变化,不要说不能很好胜任变化的职业岗位,就是在一种职业岗位上也不能有突破的发展,只能被动适应。因此,职业学校培养计划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和要求,在学校培养环节中贯彻创新的内涵。
二、创新能力高技能人才核心素质
创新素质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创新不仅体现在高科技领域,也体现在生产第一线。因此,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是当代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的发明,也包括把已发明的科技成果运用到企业中去,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专门人才。这种人才工作的技术层面也需要创新,比如,工艺流程的革新、加工方法的创造和改进、管理形式变革等。所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和发展,关系到建设自主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基础。
三、创新教育是克服传统教育模式弊端的必要内容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被严重固化。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习轻应用”,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限制学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的发挥,因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凡事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模式,不仅有碍“创造性”的发挥,而且也与高竞争、高弹性、多变化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为了消除教育教学过程中压抑创造思维和个性发展的弊端,就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用“创新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自觉的行为。
四、国外创新教育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发达国家已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日本企业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担心资源缺乏,只怕缺乏智慧和创造性。美国和日本的创新教育之所以能得到积极的推广,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创造型人才,谁就拥有知识经济的优势,谁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资源,谁就拥有持续发展的能力。除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鼓励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体制机制以外,发达国家还十分重视生产技术工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发展位于世界前列,这与他们重视职业教育的创新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教育实践,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五、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
年龄在十六七岁至二十几岁的青年学生,智力发展已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他们对事物观察敏锐,理解加深,想象丰富,这为创造心理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智力条件。在学生的这个阶段,我国的中职教育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应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勇敢探索的精神和兴趣;还应该尊重学生的创新实践,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学生在这样的长期教育中,创造心理就能得到训练和发展,创新意识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从而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创新心理机制。这种创新精神和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伴随并影响他们的一生。
(作者单位:南阳技师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小议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下一篇:构建大学英语选修课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