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通过一些外出的听、评课学习,与同事之间的交流,笔者深刻感受到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精神、同伴间的相互交流,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目标指向;趣味;层次;层次性;代表性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形成良好数学意识的重要做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途径之一。数学的试题练习,对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认知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优化练习设计的一点体会。
首先,练习设计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老师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先钻研教材,明确本课的重、难点。在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了相应的了解后,再根据教学进程和教育目的要求,按照循序渐进、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行练习内容的确定,并对练习的习题进行精心准备和科学设计。对于练什么内容,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均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盘考虑。同时应加强对练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最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如在教了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法则之后,要及时安排巩固性的知识点练习,之后要进行一般性的练习,再扩展知识点的范围,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要进行综合的练习,将新知识与以前学的知识进行纵向联系,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网的进一步形成,培养起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代表性和层次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与选择练习的时候可以多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会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谁爬得快》一课,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后,在对速度的学习中,笔者设计了让奥运冠军刘翔与一辆家用小汽车跑不同的路程进行速度的比试,让学生预测他们会谁先到达终点,并说说自己根据什么得出的预测。由于有了大家喜欢的体育冠军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非常理想。练习题也要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这样才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有代表性的练习便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两基”的掌握。再就是试题的难度一定要安排得适当,不能让难度太大了,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思维能力上承受不了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后续教学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扩展。采取多层次的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能促进学习技能的转化,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传授知识――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对于习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实际出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效果的不同进行层次不同、要求不同的练习题。还要以大部分学生掌握的水平出发,教者选择一些“必做”的习题、自选的有难度的习题,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习题练习上都能各取所需、各有所获。
第三,练习设计要合理安排题量和时长。数学练习的题量,要根据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确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能被学生牢牢掌握,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扩展点。特别注意的是要减负,不要机械地重复练习,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现在教材中的练习都非常具有趣味性,大部分都是围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或者是和与他们一起长大的朋友“跳跳、淘气”等一起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过去,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成绩,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采取“题海战术”,即采用大量的练习来进行训练,其结果并不是因为练得多就效果好。课堂练习要讲究技巧,盲目地练是低效的,练习要有针对性,练习的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否决机械练习的作用,往往有时需要针对某个新知识做巩固理解时就需要用机械训练。如: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精打细算》一课主要是小数除法的训练。在对竖式进行训练时就可以采用这种反复的、机械性的训练方式对知识进行巩固与掌握。而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针对教学中易出错、易混淆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异、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区别和理解。练习的设计要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加强分类指导,雅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及练习时间的长短,教师都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所以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从“有效”入手,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任务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