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克”和“克”虽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但由于说法的差异,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如:
1.总是把“克”误说成“千克”。
2.对“1克”的感受不够深刻,不能说出日常生活中质量约为“1克”的物品。
3.不会用语言表述把“1克”重的物品如2分的硬币拿在手里的感受。
4.“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虽然熟记,也能正确进行换算,但对于“为什么的道理”说不清,也就是说课堂上对“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的探索体验还很欠缺。
5.估测能力很差,学生估测的和实际测量的结果相差很大。
俗话说“听来的不可信,看来的不真实,亲身经历的难忘怀。”资料显示:学生如果只听老师讲,不去看书,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15%;如果只看书,而不听讲,只能记得所看内容的25%;如果看了又听,就可记得所学内容的 5%。不仅让学生听、看,还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耳、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让学生认识并感受1克、1千克,课堂上,我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虽然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学生通过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一定进一步感受到了物体的轻重,建立起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加深了对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后,我抽了基本同水平的 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测试:
1.看图写出下面每种蔬菜的重量。
2.给出1小袋米(1千克)。用手拎一拎,然后记录下它的重量:大约( )
3.出示桔子:像这么大的桔子,1千克大约能称( )个。
4.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1克、1千克?你能写出至少三种答案吗?
测试结果是:自己看书的3个孩子,除第1道题的正确率为100%外,后面三道题答得非常离谱,而活动获得知识的3个孩子全答对了。测试结果表明:只有真正做了、说了,才有真正的体验;有了真正的体验,内心才会有真正的感受;有了真正的感受,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在教学时应摒弃传统的“滔滔不绝”的讲课方式,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做到留一些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一些困难,让学生自己去克服;留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创造;留一些障碍,让学生自己往前走。
(作者单位:331 00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下一篇:职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