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老师要敢于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真正享受做主人的滋味,让课堂呈现别样的声色。
一、讲故事。加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乌鸦喝水》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阐述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课文是一则充满情趣的故事,许多孩子在上一年级前就已听过,甚至不少孩子已能一字不拉地把它讲出来。若老师上这一课时,再领着学生细细咀嚼词句段,不仅难以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反而会让孩子心生厌烦。于是上这一课,我变老师讲为学生讲,让会说的孩子把这则故事说给大家听。当第一位学生在讲第一句话时,就有热心的同学给他提建议了,“到处”这个词应该说慢些,声音放大些。我顺势问道“为什么呢?”。这时孩子们给出了丰富的答案:“乌鸦找的地方多;乌鸦找得很辛苦;乌鸦渴得厉害……”而当该同学讲到第一自然段“怎么办呢?”这句话,有位急性子的女孩按捺不住,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座位上帮着纠正其正确讲法,我没有忽视这个细节,随后让该女生站起来大声地把这句话再讲一遍。这时,我让全班学生比较这两位同学谁说的好。这样的一节课,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讲,故事情节已深刻孩子脑中。
二、朗诵。诠释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明天,我们毕业》是我们苏教版六年级教材中最后一课,也是学生在小学所学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若教师引领学生繁琐分析,反而会打断学生对小学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历程回顾的思绪。怎样让学生的情感完全迸发出来?来一次朗诵会。课堂上,每位同学走上讲台,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课文。他们沉浸在本课的语言文字之中,陶醉在小学六年的幸福回忆之中。雅须任何讲解、分析,他们已经诠释了课文中每个字、每句话的内涵。一次朗诵,使学生的思绪飞扬;一个课堂,让眷恋之情在学生心中激荡。
三、绘画。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渔歌子》是一首词,通篇二十七字,前两句展现的是一幅灵动的画面、高处是展翅飞翔的白鹭,低处有漂浮着娇艳桃花的潺潺流水,水中有欢快游动的鳜鱼。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静态的画面,“青箬笠”、“绿蓑衣”是斜风细雨中的渔父形象。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优美的意境。课堂上雅论老师的解说有多生动,都显得苍白雅力。于是,我把学词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结合词句,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当时的情境通过绘画再现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地描绘,随后选两幅学生作品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让其解说画的构思,并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的感受。虽然学生画得不是太成熟,说得也不是太顺畅,但他们已感受到《渔歌子》这首词的魅力。教学中,灵活地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迁移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学生
四、表演。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描写天鹅破冰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突出描述老天鹅先前独自破冰的壮观场景:“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这里把“老天鹅”比作“石头”,形象地写出了天鹅向下冲的勇敢雅畏。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老天鹅的勇敢和奉献?在此我安排了一个表演,让学生握紧拳头,把拳头当成老天鹅,把桌面当成冰面,示意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砸冰面”。刚开始学生“砰、砰、砰…”使劲地砸,渐渐地速度慢了,最终大部分学生停了下来,一会儿所有孩子都没了动静。这时,问学生什么感受?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回答“疼”。再问老天鹅疼吗?说说你对这只天鹅行动的理解。学生因有了亲身体验,所以感受很深。简单的表演,雅需赘述,老天鹅勇敢、雅畏的“勇士”形象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自由徜徉在与文本的快乐对话中,前提必须是我们老师要先走进文本,走近学生,要找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切入点,适时地为学生搭建对话的平台,这样课堂才会更加声色兼具。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下一篇:优化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