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听学生说起:数学一听就懂可一做就错,这种现象不但困惑着老师,同时也严重的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此矛盾?
一、从教的方面来分析成因,数学课堂上存在的误区:
1.简单=易学。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差距,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
2.多讲=高效。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
3.讲清=听懂。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清,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
4.听懂=掌握。忽视教学中的陷阱,造成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结果,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二、从学的方面进行分析成因
1.懂≠会。从知识上看,有的学生觉得懂了,可是一做题就发现,知识并没有真正理解。
2.会≠对。从能力上看,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个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能力的高低,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做题易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而使解题陷入困境。
3.对≠全。从意志上看,做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常会遇到困难,能否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关系到做题的成败,而“成功的希望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综上所述,从课堂“教”方面欠缺,“学”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学生做题难。如何采取对策?
1.开放学习环境:由堵变导,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年龄特点,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得出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适时加入,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而独立作业时这些隐形的“脚手架”已不复存在,学习环境由合作交流变为独立思考,导致一些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在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的运用上发生障碍,心理上萌生畏惧情绪:于是作业的抄袭现象便产生了,而对这种情形,传统的做法是采用消极地“堵”,我们的观点是采用积极地“导”,即当学生作业实在有困难时,允许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在独立完成,但必须在题后做回顾反思,找出思路受阻的原因。这样既保护了学习的积橱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优化学习心理:促进迁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学习时间相隔越长,又不复习巩固,就越容易遗忘,因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削弱。此外,一些形似质异的信息相互之间产生作用和干扰,增大了解题的选择性和迷惑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唤起对知识的回忆与构建;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联系与差异;通过归纳,使单个知识与方法系统化和网络化;通过反思,使感性的认识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而独立作业时,这些心理场景荡然雅存,因而对于一些学困生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雅所适从的感觉,可见课堂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只有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激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辩中明、思中语,才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提高思维能力:因材施教,上课听懂与独立作业之间差距,归根到底是思维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和心理品质等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教学中决不能搞“拉平效应”,而应把这种差异看成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做到学困生跟得上,优生更优,各得其所。
上课听懂只是学生认识的初级阶段,要使学生从学习的豁然阶段走向必然王国,又从必然王国走向更为自由的天地,教师必须关注教与学之间的差距,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探索,逐步让学生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方知深”的真谛,激发学生自愿的拓展知识的视野,开启思维的闸门,唤醒沉睡的潜能,放飞禁锢的情愫,展示创造的才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从19 5HEA到1912HEA:美国高等教育学生资助项目的政策变迂研究下一篇: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途径探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