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童声合唱训练应从音乐课堂入手,在教学中有利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童声合唱训练起来并不十分简单,不付出辛勤汗水,不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难以得到美好的声音效果。寓声音技巧训练于教学中,同时注重音准训练,采取听音训练、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听辨的形式为合唱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音乐课中的合唱训练,以激发学生参与合唱兴趣,培养学生演唱能力及表演能力,提高学生们整体音乐素质。
【关键词】:童声;合唱;音乐课堂;训练
童声合唱训练应从音乐课堂入手,因为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视语、数、英这些基础学科,轻视音、美等非中考、高考科目,培养自己孩子考上大学,不愿让孩子占用这些时间参加课余合唱训练。从合唱形式上看,一般合唱人数较多,能进行突击排练,虽然能应付演出比赛,但合唱效果并不理想,一旦演出完基本解散。因此,我认为童声合唱训练应融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是提高童声合唱训练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合唱训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寓声音技巧训练于教学中
发声训练的技巧往往都以单纯的声韵母为主,因此比较枯燥乏味,为了适应小孩子年龄特征,我主张用带词的模声唱法。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使他们逐渐有了音乐感和鉴赏能力,发声技巧也不断提高,但是每个年级的人数都在 0人以上,学生们的发声与音色程度一般很难做到声音统一、圆润,所以每学一首歌之前,我让学生由闭口音“lu”开始,而后练至开口“la”音,随琴哼唱旋律,帮助学生找到发音部位和共鸣。
在歌唱技巧上,从一字一音到一字多音,从连贯的唱法到断音的唱法,从换气到有气息地控制唱好渐强渐弱,有步骤、有目的地一一提高。在歌唱实践中,为了使语言连贯生动,声音完美统一,要做到:(1)轻声高位,所谓“轻声”就是不要生硬的喊唱,所谓“高位”就是发出带有头腔的声音,即使唱到较低音时,在气息的支持下也要保持同样的头声的共鸣,这样不仅做到“喉头稳定,而且下巴放松,声音统一”;(2)演唱时尽量从一个位置上发出自然甜美的声音,保持前一个字位置,字与字连贯起来,乐句与乐句均匀,要求位置统一,声音好象从眉间发出似的,表情自如,这样声音就比较明亮,演唱的声音优美动听。
二、合唱教学中的音准训练
音准是合唱的基础,对合唱艺术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学生接触新作品时,关心的往往是自己的声部旋律,所以在音准上必须给学生以“立体感”的印象,要建立统一和谐的音准概念就必须练好音准。
1.听音训练,我采用“柯尔文七种手势唱名法”训练音准,右手手势表示低声部唱名,左手手势表示高声部的唱名,让各声部分别唱出不同的唱名,由易到难,力度由弱到强。
2.旋律音程,旋律音程具有一定逻辑,从级进音程到小跳,逐步发展到大跳音程,学生边听辨边演唱、边拍击,使他们在听觉和动觉的感知基础上去体会掌握旋律的音符的时值长短、音的高低、力度速度变化,经训练一段时间后,定有较大的提高。
3.和声音程听辨,和声音程由两个音同时出现的,具有和谐性,让学生在听觉上感觉横的音程和纵的音程关系,多听辨,多唱大小三度音程及其转位音程,让他们听着琴声直接唱出自己声部的音,鼓励学生在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还要倾听另一个声部的声音,这样就能得到既融洽动听又纯美的和声效果。
三、加强低声部声音统一、和谐
一首合唱歌曲,往往由高声部来表现歌曲的内涵和主题,因高声部的旋律性强,学生印象深,相对容易掌握,而低声部往往不如高声部那样流畅顺口,容易造成低声部唱不稳,串到另一个声部的音上,所以在练唱新合唱曲作品时(1)先练低声部,再练高声部,让学生在主观上重视低声部的学习,并强化低声部的训练。(2)分析旋律特点,多练难点处,把握调性。(3)适当拉开两个声部演唱人数的比例,增加低声部演唱人数,钢琴伴奏先低后高,在分声部练的基础上,过渡到按整体要求训练,使各声部均衡、清晰,达到完美演唱效果。
四、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提高合唱水平
在合唱教学中,我常让学生听音乐盒带及优秀童声合唱录象带,让学生细心聆听各声部的不同旋律及和声效果,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多声部合唱曲,在演唱技巧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每一段的情绪、速度、旋律、曲调随故事的发展而有所不同,故在学唱前应先让学生分析和欣赏,对歌曲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再分声部进行轻声试唱,充满悲伤和对抗日英雄的哀思情调,对学生演唱水平和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和提高。
总之,合唱训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唱好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音乐课中的合唱训练,以激发学生参与合唱兴趣,培养学生演唱能力及表演能力,提高学生们整体音乐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韩国基础教育成就的促成因素分析下一篇:如何把评价融入到体育教学进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