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尊重文本,落实课标,夯实双基,提升素养”是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新课标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专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指向、过程、层次”三大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师向研究性的学者转变,成为一个既是“专家”又是“杂家”的综合型教师。教师要实现从课堂教学方式到教学评价符合新课改要求,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关键词】:综合型;新课改;多元评价;时代性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根据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都按这一框架进一步展开。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其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专门性、交叉性和综合性”,“指向、过程、层次”三大特点。
新课程综合化的特征告诉人们,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育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也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将会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任课分工。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走进新课程首先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要走出封闭的教室,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合作。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群策群力显得极其重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改变知识单一的现状,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必须做到“一专多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提高、提高、再提高”!忽视学习、充实、提高的人,会后悔莫及。
“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设置,“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编排,必修和选修双向推进,体现基础教育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全新的要求决定着教育教学评价必须改革,由传统一卷量化转向质性评价与量化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
注意评价的多样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评价中,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项评价指标。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其他潜能与特长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二、评价方式方法要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
在学生学科学习状况评价中,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应采取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与课堂观察、管理评价与激励评价、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那种在期末“算总账”的方式,同时改变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三、具体做法
1.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过程评价:采用成长袋评价方式,即通过记录学生某一项学习任务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中主要活动的成长袋来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表现。结果评价:是针对某一阶段的整体评价,表现方式之一是考试。
2.评价形式――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
教师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激励性。
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家长评价:积极参与,相互沟通。
3.评价方式――提倡等级评价和描述评价相结合
等级评价:根据量化的指标客观地制定出等级标准,注意有可操作性。
描述评价:以激励为主,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发展。
新课程带给我们雅限的生机与活力,引发我们雅尽的思考与探究。它是一个磨合的过程,它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是一个感悟的世界,它呼唤我们的语文教师既是具备语文学科特质能力的“专家”,又是一个能跨越学科领域的“杂家”。新课程呼唤我们的语文教师向综合型发展,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充电,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马玉杰.感悟语文新课程.
(作者单位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理实一体课堂教学中几个关系的认识下一篇:论教育与人的生存――对教育终极目的的再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