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学生学习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受到智力因素中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模式以及学生个体的个性特征、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本文探索在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心理机制,为教育部门以及家长提供可借鉴性方案。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习能力 心理机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教育的世纪。学校教育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基础教育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原有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严重影响,在授课方式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填鸭式”或“满堂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方法机械、呆板,主要靠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进入大学或工作后被动学习特征明显,竞争力差,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缺乏创新的创新的能力和激情。
1 学生学习能力的心理机制
1.1 群体动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群体积极性,充分运用课堂气氛形成的群体压力导致个体从众。所谓从众是指个体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转向与多数人相一致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现象的产生有利于同学之间顺利竞争与攀比,形成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课堂气氛,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很适合于英语课程不是特别需要智力因素的学习。
1.2 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与个别学习、竞争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它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在共同的目标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的个人、小组学习成果而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方法[1]。在相互合作、共享信息与资源、共负责任、共担荣辱的基础上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实现相同的学习目标。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1.3 行为自我调节论。班杜拉认为行为的自我调节包含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映三个方面。自我观察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某些方面的关注;自我判断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质量的判断;自我反应是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观察和评判所做出的评价性反应,延续那些产生积极自我反应的行为过程,限制那些产生自我责备的行为方式。
2 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特质
2.1 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要具备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人格品质是影响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构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培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人格特征则更显重要。教师的人格特征甚至会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及教学效果。
2.2 教师的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如:善于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迅速而准确的组织能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以及洞察学生心理的能力等。
2.3 教师的行为特征。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培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具备对学生的认知,对学生的期待与激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参与学习、上课,在活动中成为学生的一员。
2.4 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21世纪的教育,应当是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中最重要就是批判精神,即敢于和勇于对前人和自己的已成定论的知识进行怀疑甚至否定。这不仅需要批判的勇气,更需要批判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将课堂由原有的知识传授场所变为思想交流的对撞场所,学生可以“肆雅忌惮”地张扬自己的个性[2]。
2.5 教师自身需要的成长。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参与教改实践活动,在教育科研项目中去体验学习,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养成探索的思想态势和创新的精神境界。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这是国内外教育改革趋向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3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
3.1 为深化基础教学改革提供经验。探索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做中学”。找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培养的心理学机制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发掘新教学模式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等方面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参与意识、配合意识,使其加快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有助于优化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新鲜经验。
3.2 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从前很多教师认为,应试教育下学生成绩“一俊遮百丑”,因此,学生比较难管理。采用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培养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教学,又有利于学校课堂教学的管理。为学校的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
3.3 激发自我探索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过程积极化。原有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满堂灌,偏离了“两为主”的教学原则,结果是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位置,还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过程积极化。
3.4 为社会输送合格优质人才提供保障。注重学生智力与非智力两种学习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多想、多说、多做,感受成功的愉悦,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富有成果的学习活动,课堂变成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创造能力,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由原来的交待知识,变成教书育人,教给学生学知识、学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共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与人共同合作去解决问题,去创造的能力。
3.5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没有沟通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很单一,生活很单调,人际交往范围很小,每天过着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采用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培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课堂上有学习小组,课余时间有同伴交流的活动圈。有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与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交际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受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基础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子课题《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及培养》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建伟等.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
(4):23~2
2 库尔特.勒温.解决社会冲突.1945年英文版,P14~15
3 申荷永.学校中团体气氛的综合研究.南京师大学报,1991(2):
2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下一篇:浅谈电子商务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