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用“趣”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在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自主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关键词】:趣 构建 和谐课堂
所谓和谐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要传承文化知识;又要发展自我个性;既要生成思想智慧,又要提升生命质量和精神境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也就是在“平等、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自主与同学、老师互动交流、碰撞激发、合作探究才能得以实现。如何营造这样的一个精彩纷呈、灵动活力、和谐共生的课堂呢?我认为,“趣”是首当其冲。
一、“趣”可以创设意境、消除隔阂、化解矛盾、拉近师生关系,使课堂气氛平等、民主、宽松、愉悦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控制、操纵,教师俨然以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自居,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容器和机械训练的工具。这种师传生受、唯书唯师的庄严神圣殿堂气氛,犹如“柏林墙”将师生隔开。在课堂教学中,可注入一些趣味的元素。如: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诗、词、歌、赋等作为素材,创设意境及情境,许多描写山川风情、揭示地理规律的佳句,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既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又可营造活泼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他们的思维之弦,使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如讲“我国跨世纪的三峡工程”时,引入毛主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雅恙,当惊世界殊”的词句,以说明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及几代领导人建设三峡工程的夙愿以及建设三峡工程的重大意义,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具有说服力。
在讲“中国的旅游业”时,我通过多媒体播放祖国的名山大川如长江三峡、安徽黄山以及杭州西湖等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台上,宽阔屏幕上旖旎的风光在上映,台下,学生情不自禁地齐齐吟诵起他们熟悉的、并与播放画面相辉映的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绝,轻舟已过万重山。”…… “人说中华有五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雅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激情的诗词佳句在教室馨馨回荡,学生沉醉在奇妙的意境和情境之中,仿佛身临其境,情绪也随之高涨,并激起求知的欲望。在有趣的氛围下,顷刻之间,“柏林墙”被推倒,师生之间的隔阂化于雅形。
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问题,如果老师当堂厉责,往往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达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而改用幽默有趣的批评建议,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趣”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牵引着学生探究问题的始终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善于捕捉热点问题,或善于诱发其好奇心,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中东”时,我切入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要攻打伊拉克?”,“这场战争实质是为了什么?”。 “石油之争”、“领土之争”……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课堂沸腾了,互动的积极性也被带动了。
在讲解“地球的自转”时,我设问:“毛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种情况是否可能发生?”一双双探究的眼睛全神贯注,一张张伶俐的嘴巴争论不休。我激励学生放飞思绪,想象自己就坐在赤道上的感受。
善于抓住学生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有针对性地设置“三问”,即一问是什么;二问为什么;三问怎么办。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指导学生学习“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点”时,我引导学生将一月、七月风向进行对比,让学生判断、归纳、自行推导定义:什么是季风?通过比较,学生惊喜地发现一月、七月风向是截然相反的,于是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因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叫做季风。继而读出风向:一月是东北季风,七月是西南季风。“那么,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特点又是什么呢?”我进一步设问。学生初探成功的喜悦还未消退,兴致正浓,继续观察风的源地,又推出结论:一月东北季风来自陆地,故寒冷干燥。“七月西南季风来自海洋,它有何性质?对农业生产产生哪些影响呢?”我直奔主题。学生乘兴探究,在不知不觉中就找到了突破口,同时也打开了思维,提炼出许多新颖的见解及设想。
三、“趣”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学得愉悦,记得深刻,理解得更透彻
在地理教学中,常常会遇见一些专业术语、地理谚语等,包罗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十分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义,但稍加心思加以比喻,或编成故事,恰到好处地给予启发引导,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讲述“地球在宇宙中”时,“星移斗转”这一术语学生颇为费解。我恢谐地问学生:“‘才高学深’之人被喻为‘泰山北斗’,你们谁人欲与之试比高?”学生被逗乐了。我话锋一转:“有谁观察过天上的北斗星?”“我观察过……我观察过,是由1颗星组成,形状好似‘勺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接过话题:“‘星移斗转’的‘斗’是指北斗星,星斗变换位置,即是季节或时间发生了变化。其地理意义讲明,天体是运动的。例如,北斗七星10万年前和10万年后的排列并不是现在的‘勺子’模样,因为其首尾两颗星与其他5颗星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不相同,一年四季‘斗柄’指向也不同。古时候,我国的祖先常常利用斗柄的方向来判断季节,即‘斗柄朝东即为春;斗柄朝南即为夏;斗柄朝西即为秋;斗柄朝北即为冬’”。听着听着,学生聚精会神,津津乐道。
形象的比喻,趣味的诠释及生动的启发引导,如同芬芳的花朵一般,香人于不知不觉。
四、“趣”可以让学生从生活走向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探究和实践是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动手实践具有综合的教育功能,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讲到“地球和地图”时,我指导学生自制地球仪,要求其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海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使其进一步熟悉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在学习“欧洲西部”时,在完成读图、分析图例等活动之后,我刻意训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挺胸抬头,端坐在椅上,闭上眼睛,想象欧洲西部的轮廓像连衣裙,意大利国家的轮廓像马拉多纳踢球的脚……在讲到“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发展,了解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写调查报告。同时,结合乡土地理的一些实例,如河道污染、白色污染、噪音污染等,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从而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操。讲到“旅游地理”时,我组织学生开展旅游活动方案设计竞赛活动。此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能扎扎实实地学习地理知识,搜集并运用地理知识。将有趣的探究与实践融入课堂,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加强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既刺激竞争又增强互助,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活力,和谐共进。
总之,“趣”促成和谐,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地理课堂同样会妙“趣”横生,只要教师稍花心思,就会把“趣”挖掘到课程的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任雪奇,《成语中蕴含的地理意义》。《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0。11
(2) 杨秋石,《地图学习方法:“三读、三问”》。《地理教育》 201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化归思想”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主抓手下一篇:浅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