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概括,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能加强直观,又有利于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呢?其实利用多媒体教学就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象,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我曾观摩过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在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声的陪伴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
总之,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二)变抽象于直观,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困惑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介入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时,面积和周长是小学三年级的内容,一直以来,很多学生对面积和周长都只有抽象的认识,没有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为了突破传统教学的缺陷,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两者的不同点,我设计了一个课件,用动画演示的形式将周长和面积的形成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周长是围绕物体一周的长度,是围绕物体边缘的各条线长度的总和;面积是物体表面的大小”等概念,理清思路,轻松解题,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知道,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现行教材中的习题往往只停留在“知”的层次,不能达到“活”的层次。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不到增强。那么,最佳效果就是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能让学生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信息的方法与途径。
在《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出示了家里房子的平面图,然后请学生根据个人的不同爱好,自主选择要计算的面积,达到了不同层次地训练,也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的理念。既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安排了以下一个练习: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说几种就说几种)1、把8个三角形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2、三角形占总数的1/4,三角形占总数是3/4;3、三角形是三角形的1/3, 三角形是三角形的3倍;……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习题,答案是多样的。此题的设计关键在于并没有作统一要求,让学生说出4种或5种答案,而是能说几种就说几种。看到这个题目,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样既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重要的是满足了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弥补了数学视野中空间、时间上的缺憾。
新课程指出,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一定的动手实践活动,经历数学规律的推导过程,进行体验性学习。但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将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的问题,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问题都演示出来,达到让学生经历数学的教学目的。如《射线的认识》一课,“经过一点,可以画雅数条射线”,学生可以先尝试画多条,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雅数条”这样一个雅穷的思想,效果较好。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动口等行为,从外到内建构自己的经验,才能在获得新知的同时,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教学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一课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数据进行采集、归纳、分析并作出解释和判断的能力,我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我国历届奥运会上所获奖牌的数目、名次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独立或者小组合作,利用网络查阅历届奥运会的资料,并将我国在历届奥运会中的成绩记录下来,通过分析筛选出有用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对统计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探究学习,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提高创新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五、扩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和教师教学的时间
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将抽象的、难于突破的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更可喜的是,有了多媒体技术,极大的拓展了学校教学的空间和教师教学的时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也随之走进了千家万户,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将学校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家庭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现在很多教师,都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学生沟通,及时的解决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又可以开点小灶,这样,更好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
总之,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采用多媒体能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及动口的能力,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以学生为本 着眼于孩子的未来下一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浅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