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一、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问题解决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了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
二、利用情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
三、挖掘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我们必须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数学活动课一般可分为三个小组:一是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标,内容有游戏、故事会、小发明、小论文、猜数学谜语、实地测量、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竞赛活动和学习方法介绍等;二是竞赛小组,为参加各级数学竞赛而设,以培养数学尖子为目标,内容有专题讲座、模拟竞赛;三是补课小组,专为后进生补缺补漏而设,以转化后进生为目的,内容主要有缺漏知识补习兼有学习目的性教育、学法指导、双基比赛等。
总之,学生成功的体验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学生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归纳总结,猜出规律。不管是定理的结论,还是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最大参与,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建立稳定的积极情感。
(作者单位:132201吉林省吉林市第十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开放性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有效教学的几个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