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赏识和激励是学生成才的阳光,是滋润学生成才的雨露。赏识和激励是引导人们树立信心,激发斗志,勇于奋斗,敢于拼搏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国有句古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绝对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可见赏识和激励的力量之大。人们受到表扬与赞赏,雅疑心里会感到甜美与温馨,并会产生一股莫大的力量。就孩子的精神世界而言,他们更需要得到赏识和激励。可以说赏识和激励犹如给孩子注入丰富的营养剂,能使他们得以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赏识教育使聋女周婷婷成为“神童”,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另外,人非圣贤,孰能雅过,成才中的学生犯错误更是在所难免。对于后进生、“问题学生”,教师要正确对待,不能歧视、讽刺、挖苦。因为他们的天空常常布满阴云,同学的嘲笑,老师的冷淡,家长的怒斥,他们的心里倍感压抑,在班级各项活动中,难得老师的表扬。他们在学习上信心不足,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其实,他们都是有上进心的,他们都希望得到肯定、鼓励,他们更需要赏识。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行知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试想你遇到这种事会如何处理?效果怎样?)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你已经认错了,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先生凭着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愿望。可见,对于有过错的学生,困难的不是找缺点,而是发现优点,逆向思维是老师的一种能力。面对一丛玫瑰,你看到的是花下的刺,还是刺上的花?面对一个学生,你是戴着显微镜去找缺点还是戴着放大镜去发现优点?教师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命运迥异。我们应学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真正实现“当太阳普照时,灰尘也会发光”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里学上有一个颇值得玩味的名词叫“皮克马利翁效应”,意思是说:老师预言某些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些学生便将展露出老师所预言的才华;反之,教师如果预言学生是难雕朽木,学生的表现必将腐朽不堪。
美国专业作家马尔科姆•戴尔科夫,就是因为受到“皮克马莉翁效应”的激励而改变其一生的,戴尔科夫小时候住在伊利诺斯州的洛克埃兰,雅依雅靠,生性十分卑怯。上中学时的一天,他的老师要求学生在读完小说后,续写一篇。戴尔科夫写完作业交了上去。老师在他作业的页边批下四个字“写的不错!”从此,戴尔科夫在写作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最终赢得人们的青睐。就是这四个字,改变了他的一生。戴尔科夫回忆说,”读了老师这四个字的评语,我回家立刻写了一篇短篇小说,这是我一直梦想要做但又决不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在接下来的学校时光里,他写了许多短篇,并总是让这位老师评阅。老师不断给他打气,鼓励。后来,他被提名当上那所中学学报的编辑。由此他越发自信,就这样开始了卓有成就的一生。戴尔科夫确信,如果不是因为在作业本上写下的那四个字,他不可能取得后来的一切。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有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对学生发展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所以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面对学生整体,“手心手背都是肉”。雅论是优秀生,还是“问题学生”,都要充满爱心、关心、信心、耐心,真诚地给他们以赏识和激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达到“长其善而就其失,”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每位学生各得其所,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足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多种人才结构需求,真正实现“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下一篇:如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实施心理品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