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高效课堂拥有更深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充满生命的激情和幸福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最高境界,通过教师课前预习的设计,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通过教师有效的设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通过教师对作业认识的改变,让学生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高效课堂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教师能够认真思考,积极面对。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学 课堂设计
课堂,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单一传输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等生命品质全面发展的舞台。随着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课堂开始从单一的“知识传输场”逐渐向“生命发展场”转型,课堂拥有了更深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充满了更多的生命激情和幸福体验。笔者经过近一年的尝试,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变化,同时,随着教学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暴露与解决,对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反思和拓展。
一、课前延伸――搭建通往自学城堡的桥梁
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重点和着力点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基础之上,于是学生的自学成为每一堂课很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在预习这个环节的的设计中过于理想化,难以克服学生自习时间紧张带来的矛盾。一方面忽视了对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预习案设计过于繁琐,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抄袭现象严重,预习效果不尽人意。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甚至是手把手地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强调预习结果的检查。同时,预习案的设计至关重要,按照以往的经验,简单地用一些填空或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看书自学,需要的时间较长,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倒不如提倡学生“读书两遍自学法”,即先浏览一遍课本,大体把握要学习的内容,同时找出疑惑点以备小组内交流或通过查阅资料解决;然后根据第一遍读书的收获解决预习方案的问题,值得指出的是这些问题尽可能是一些概述性、统领性的问题,个数5~8个为宜。以高中化学《乙醇》为例,预习方案上的问题可以设计为:
1.你会写乙醇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吗?
2.乙醇分子的官能团是什么?在化学反应中乙醇分子内哪些化学键会断裂?
3.请你预测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现象。
4.在乙醇发生的反应中,哪些是取代反应?
5.乙醇与氯乙烷的消去反应的条件、产物有什么不同?
.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乙醇在生活中的用途。
在第一遍读书的基础上,有些问题学生可以直接答出,更多的问题需要学生带着疑问重新走进课本,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的课本已经成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书。在将课本读厚,然后又将课本读薄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不自觉地在进行知识的探索,并且有意识地运用自学的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由于预习问题的精简,预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预习所需时间大大缩短,使得预习的目的性更强,效果更好。
二、课内探究――构建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
高智慧的生成离不开学生思维的真正启动和高质量的运转。我们的课堂要始终充满浓郁的思辨色彩,也就是我们要努力建构一个“思辨的课堂”,一个充满思想的课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新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学生利用新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挖掘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达成“方法与过程”方面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尝试的基础上发现,课堂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课堂的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
有效的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它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美感和动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地方。如在学习硅时,可以从硅元素古老而又具有青春的活力出发,从三个角度来学习硅的性质及用途。①古老:青砖汉瓦、景泰蓝、唐三彩等古代物品都与硅元素有关,说明硅的古老;②青春:建造楼房不可缺少的水泥、玻璃等现代建材与硅元素有密切联系,阐述硅元素的青春;③活力:分子筛、光导纤维、硅谷等词语则论述了硅元素在信息尖端技术应用方面的“活力“。用古老、青春、活力三个词惟妙惟肖地概括了硅及其化合物的特点,令学生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2.问题的引导是学生参与的关键。
(上接第75页)
教师提出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新问题,每个知识点以1~2个问题为宜,这样会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思维的敏捷和变通。以高中化学《乙醇》为例:
(1)乙醇的结构为什么不是乙醚的形式?你能通过实验证明吗?
这个问题的抛出,一方面促使学生对乙醇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很好地联系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及时地解释了物质的结构决定了性质。
(2)所有的醇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吗?
围绕着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乙醇消去反应的实质,从而由点到面,顺利地由乙醇的性质扩展到所有醇类的性质。
(3)所有的醇都可以被催化氧化吗?怎样的醇才能被氧化为醛?怎样的醇可以被氧化为酮?
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之下,课堂是紧凑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断巩固,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课后提升――营造学生自主选择的能量场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三布置”,即:布置具有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布置适当数量的作业;布置诸如阅读提升、实践提升、实验提升、归纳提升、反思构造、拓展训练等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为了省事,课后提升的作业总是一张纸或是一套题。过多、过滥的习题不仅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课业负担,而且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统一的作业必然导致抄袭成风,效率低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分层次布置作业,即设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练习题目,分为基础题、中等题、能力题三部分,让每一类学生都可以进行自主的选择,使每一类学生在课下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能量场,温习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每一堂课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长的舞台,作为教师都应该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尝试,努力创建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
(山东潍坊市昌邑一中;2 1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学分制下机械制造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构建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