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聋儿教育以何种模式进行,是特殊教育中争论已久的话题。有提倡口语为主的医教结合模式,有提倡手语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两种模式都有其提出的理论基础和操作的程序,也建立了各自的实验基地。遗憾的是,在聋儿的教学实践中这似乎成为两大堡垒,反而影响了聋儿教学的有效性。对这两种模式进行反思提出因人而异、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的思路。
【关 键 词】聋儿;双语教学;医教结合;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1)0 -0031-02
聋儿也就是常说的听力残疾、听力损伤、听觉障碍、听力障碍、聋哑等的儿童。我国将其定义为:人因各种原因而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觉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的声音,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聋儿由于听觉存在障碍,直接影响其语言的发展,而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和载体,在聋儿教育教学中亦是必不可少的媒介。在我国新一轮聋儿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聋儿教育的基本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等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让聋生学习聋人手语来学习本国书面语即双语教学模式,另一种观点主张继续借助现代医疗技术、设备及残余听力深化口语教学,在学龄前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口语教学为主,即医教结合模式。在特殊教育正日益受到国家和大众关注,以及全纳教育、随班就读等思潮不断得到认可和实施的今天,怎样看待这两种模式呢?
一、双语教学与医教结合模式的目标定位及特征
(一)双语教学模式
要创造一个聋儿在最自然状态下及早获得手势语的环境,聋儿获得手势语之后,再去学习本国语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聋儿入学前掌握的手势语同样是他们学习书面语的基础。强调聋儿学习双语的同时,教师家长等健全人应也去学习手语,以便适应、配合聋儿,促使社会去关注聋儿。
1. 手语占主导。双语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提倡手语教学,充分肯定聋儿手语和聋儿文化的价值;肯定手语是聋儿的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是学习主流语言的基础。主流语言包含书面语和口语,但现在的情形是教学中不强调口语,而偏重于书面语的学习。
2. 手语和本国语不分主次。聋儿既要学习手语,实现聋人交流雅障碍,又要学好本国语,便于与正常人群的交流,从而有利于聋儿的社会化,所以手语与本国语在教学中同等重要,学习和日常生活使用中没有主次之分。
3. 教聋儿手语是指自然手语而不是手势汉语。手势汉语也称文法手语,它是用手势动作按口语、书面语的语法结构表达思想内容,表达时将手语按汉语规则连续的打出来成为手势句子,是汉语的一种手势表现形式。打手语人的面部表情并不重要。但这是健听老师习惯时使用,聋儿相互交流却很少使用,而是使用自然手语,自然手语才是聋儿真正的语言。双语教学要充分尊重和利用聋儿的习惯和现有的认知结构,所以手语教学中的手语是指聋儿的自然手语。
4. 听人教师和聋儿教师双辅导。手语教学模式中既要求聋儿教师利用自然手语进行手语教学,又要求听人教师在一边打书面语进行本国语教学,听人教师和聋儿教师所起的作用在本国语学习和手语学习上的作用各不相同,故不可相互替代。
5. 强调“早教”。为了使聋儿建立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应尽早让聋儿学习自然手语,这样既有利于儿童认识环境、学习知识、增加认知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健康儿童同步发展,又有利于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他人沟通,融入聋人和健听人的世界,为聋儿进一步学习本国语奠定基础。
(二)医教结合模式
医教结合对聋儿来说即要对听力残疾早期发现、诊断、治疗,又要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及设备,把医疗康复、技术器材康复、教育康复工作结合起来,消除和减轻聋儿的功能障碍,改善和提高聋儿的各方面功能,抓住聋儿听力康复与学说话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与双语教学模式不同,医教结合重视并发展聋儿的听觉,以促进其听觉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发展其口头语言能力,着重学习社会主流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努力发展聋儿已经丧失的听觉和语言能力,使其能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适应主流社会,扩大聋儿的交际范围,为今后的工作及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让聋儿主动地适应社会。
1. 医教结合。根据“用进废退”和“功能代偿”的原理,在聋儿发展的敏感期,将聋儿的病变或功能失常的器官、部位建立新的联系,通过佩戴助听器、安装人工耳蜗等调动器官或部位的残余能力,对其进行补偿或代替,在医学康复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对聋儿进行听觉康复治疗和语言教育,最大限度地培养聋儿。
2. 发展口语为主。医教结合模式提倡对聋儿进行口语训练,使聋儿能听得懂健听人的语言,健听人能听得明白和理解聋儿的口语(可以辅助以一定的手语)。充分注重听觉康复、言语矫治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使聋儿能真正融入正常人的世界中。
3. 强调“早发现”、“早干预”。通过及早的治疗和补偿,既可以防止残障程度的加深,又可以充分发挥聋儿潜能,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4. 动态调整。随着康复和教育的展开,教育康复的比重将逐渐加大,医学康复的比重逐渐减小,形成干预与教育的合理影响。
二、手语教学模式与医教结合模式之反思
(一)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手语教学模式与医教结合模式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使聋儿最终能够更好的学习、发展、融入主流社会,二者也都不约而同地强调早期干预的作用,为实现终极目标尽最大努力。
医教结合倾向于让聋儿学习口语,主动适应主流社会,双语教学强调自然手语的学习,并要求教师、家长学习手语,让听人去适应和关注聋儿。
(二)二者的不足
事实上手语教学模式中,聋儿的手语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本国语,因为聋人的自然手语从语法结构、使用习惯、思维方式和缺少虚词等与本国语有极大的差异,聋儿过渡依赖手语必然影响对本国语的学习。同时,双语教学中强调的手语使用范围多局限在特殊学校或听障人士之间,不利于聋儿的社会化。同时,很多聋儿的残余听力和语后聋儿童原有较好的语言基础,在过分强调手语的双语教学模式中被埋没掉了,使充分发展变为空谈。
而医教结合模式,首先是助听器、人工耳蜗等仪器价格昂贵、维护麻烦、医疗条件及医疗专业人员素质要求高,偏远地区和贫困家庭难以承受,因此在我国目前大面积推广还不太现实。其次,聋儿由于听力障碍,长期缺乏听觉刺激,听觉与语言器官功能都有所退化,即使长时间训练也难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平,美国聋生的抽样资料表明,聋生能很好运用口头语言的只有15.4%,较好运用的占29.4%,较差运用占21.9%,几乎没有说话能力的占20.5%,不能开口讲话的占12.8%。所以过分强调口语教学会导致教学效率过低,从而使聋儿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与主流社会越来越远。
(三)反思
1. 手语、口语齐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发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要积极开发聋儿潜能,补偿缺陷,增设符合聋儿教育特点的课程,注重发展聋儿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即“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增设‘沟通和交往课程’,注重感觉训练、口语训练、手语训练、书面语训练及其他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的学习与训练,帮助聋儿更好地掌握多元的沟通交往方式,促进聋儿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才是真正为聋儿的持续、全面发展着想。口语、手语共同发展,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雅论口语还是手语,都应以学生能正确表达他们的思想内容为目标,以发展他们的综合适应能力为目标。
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聋儿的听力缺陷程度、聋儿及家长的态度、经济科技技术的影响等综合因素选择实际最有效的模式进行教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双语教学的推行成本小得多,故实际效用可能更好,在充分尊重聋儿及家长意愿,并在师资、技术、经济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行医教结合,提高聋儿适应社会的能力。选择最适合每一个聋儿的方式是教育者最应该关注的,而不是执着于流派的壁垒。
参考文献:
[1]黄昭鸣,杜晓新,季佩玉.聋儿康复中――医教结合――模式之探讨[J].中国语言康复科学,2004(2).
]2[吴安安.双语聋教育:一种聋教育的新思想、新方法、新突破[J].中国残疾人,1998(3).
[3]陈少毅,兰继军.手语研究与聋人康复和聋校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3(5).
[4]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3).
[5]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中国特殊教育,2002,(1).
[ }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资源教师的理念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反思下一篇:巧用“心理效应”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