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选经典”时代下的文学生产

[复制链接]
查看: 663|回复: 5

4万

主题

4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733
发表于 2020-8-6 09: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这种生产方式形成的结果是:写手的成名速度“快”(他们通常不需要积累文化资本,往往一夜扬名),作品的文学含量“轻”(“让人沉重”是此类文学的敌人,所以“好看”才大行其道),读者的阅读效果“浅”,产品的流行周期“短”,书商与作者捞钱的势头“猛”。而这种生产特征最终也延伸到消费层面,并让文学消费具有了与之相配套的诸多特点。
   随着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和网民的数量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流布于网络,文学的存在方式、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均已发生了明显的位移,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呈现了众多新的特点。
  
   网络改变文学生产方式
  
   在新媒介诞生之前,当代文学的生产大体上遵循着从作者投稿到编辑发现,再到评论家关注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作者一旦由“普通作者”变成“著名作家”,编辑便开始向他约稿,他的作品也会被更多读者关注,进而被更多的评论家讨论。最终,这位作家与其作品或许会一道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之类的高校教材,成为大学中文系师生讲述、研读与讨论的对象。此时,文学编辑、文学评论家、专业读者(比如大学中文系学生)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正是他们形成的合力推动着作家再生产的扩大。而普通读者虽然也是作品的阅读主力,但他们通常是没有发言权的。或者也可以说,这种文学生产机制一方面不可能给普通读者提供发言的场所与机会;另一方面即使普通读者发出声音,也不会引起社会足够的注意。
   网络文学却完全改变了以精英为主的文学生产方式。一般来说,网络写手往往会选择文学网站或某个门户网站人气较旺的栏目“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这种发表通常并非一次成型,而是即写即贴,及时更新。一旦这位写手的帖子引起网民关注,在网络之内,其点击率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跟帖也会急剧增多。跟帖则抒发着网民的心声,他们或表扬、或批评、或建议,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启发,然后一起向作者施加“压力”,催促作者持续不断地、越快越好地写下去。在网络之外,点击率高的热帖也会吸引书商、出版商的目光。他们像娱乐界、体育界的“星探”一样,游走于各个网站之间,反复权衡某个写手是否具有市场价值,某部作品变成印刷读物后能否给他们带来巨大利润。一旦写手被他们相中,便意味着一颗写作新星冉冉升起。近年来,像《诛仙》、《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等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畅销书,一举形成“网上开花网下香”的局面,可以说都是按照这种生产模式打造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文学生产中,编辑、文学评论家、专业读者几乎已起不到任何作用,发挥力量的恰恰是原来被遮蔽掉的普通读者。他们以网民身份、以跟帖形式开口说话,又以制造出来的点击率形成了网络轰动效果。
  
   群选方式形成新文学特征
  
  
   那么,这种文学生产与以往的文学生产究竟有何区别呢?赵毅衡在《两种经典更新与符号双轴位移》一文中认为,文学实际上存在着两种经典化的方式。一是通过批评家把相关的文学作品置于文学史的维度,让眼前的作品与以往的经典之作进行比较,然后在分析、阐释乃至争论、质疑中,确认其文学价值。“因此,批评性经典重估,实是比较、比较、再比较,是在符号纵聚合轴上的批评性操作。”二是大众的“群选经典化”,所谓群选,是因为其操作方式是通过投票、点击、购买、阅读观看、媒体介绍、聚积人气等方式进行,由此也形成了与“比较”迥异的“连接”遴选模式。“因此,群选的经典更新,实是连接、连接、再连接。主要是在横组合轴上的粘连操作。”
   只要把以上说辞稍作置换,我们便可发现,两种“经典化”的描述和分析大体上也适用于所谓的“文学生产”。在传统的文学生产中,作家的诞生、作品的出现主要是通过专业人士推动的,每一次作品的发表、出版、研讨和评论,其实就是他们动用专业眼光,在自己的评价体系中进行比较的结果。因此,传统的文学生产其实也是在符号纵聚合轴上的批评性操作。相比较而言,其更容易催生所谓的纯文学或严肃文学。而网络文学的生产却主要是通过群选方式。网民的点击、看帖、转帖、跟帖等活动相当于投票,点击率越高、跟帖越多,即意味着某作品的票数越高、人气越旺,这种票数与人气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书商的出版决心。于是,作品在此评价体系中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它的评判标准是读者(网民)的喜欢程度。不能说这种判断完全没有价值的维度,但这种判断却往往是不稳定、情绪化、一哄而上又一哄而散的。这也就是玄幻、历史、盗墓、穿越等网络小说各领风骚一半年的主要原因。在此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生产其实就是横组合轴上的粘连操作。
   这种生产方式形成的结果是:写手的成名速度“快”(他们通常不需要积累文化资本,往往一夜扬名),作品的文学含量“轻”(“让人沉重”是此类文学的敌人,所以“好看”才大行其道),读者的阅读效果“浅”,产品的流行周期“短”,书商与作者捞钱的势头“猛”。而这种生产特征最终也延伸到消费层面,并让文学消费具有了与之相配套的诸多特点。
  
  
   作者系青年作家、报刊自由撰稿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英文浪漫诗歌创作感知
下一篇:布鲁纳的概念学习及应用的简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6 09: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6 09: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64

帖子

519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96
发表于 2022-3-12 19: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电大开放大学题库答案怎么找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20

帖子

52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0
发表于 2022-3-13 14: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电大形考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41

帖子

516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62
发表于 2022-3-13 22: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