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感受法,认识法
善于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渗透学习方法。”用教师的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也就是用教师的智慧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比如:低年级中《草》的这首诗。如何理解“离离原上草”这一句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上”和“草”一般都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但是“原”应该怎样教学生就明白了?上课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同学们,原一般可以组成什么词语,学生如果回答:原(原子弹),原(原来),原(草原),同学们回答的特别好,那么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意思来理解?学生们都回答,应该是选草原的意思,那么“离离”是什么意思?老师出示一下媒体图片:一望雅际的碧绿的大草原,同学看看这个大草原,老师就是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草原?学生起来回答:很大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长的草很茂盛的草原。那么你说:“离离”是什么意思?学生便豁然开朗。那么,这句话的意思也就迎刃而解。回过头来问一下学生,老师刚才是怎样帮助大家把原来“离离”的意思搞明白的?启发引导学生推出:一是组词,二是观察图片设置情景,给同学自由表达的机会。你今后遇到不懂的字、词,应该跟字、词典交朋友之外,还可以怎么办?
二、领悟法,掌握法
深挖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阅读中学会把握重点。在讲授《将相和》一篇课文中,先给学生讲,同学们,读书抓住重点很重要,读课文,谁能找出表现蔺相如品质的段落?边读课文边画出哪几句话最有表现力?找出这几句话,再读,找出句中最重点的一个字或词。学生找出来“是拼”,然后老师再问:围绕“拼”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问:什么是拼?为什么要拼?怎样拼?“秦王要赵王为他击缶。”“要”是什么意思?”要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学生回答:”是‘命令’意思”,老师:请你再用命令说一句话?你还能把“要”换成什么词语更能体现秦王的嚣张?学生起来说:“逼”,“强迫”。换了这么多词,学生就知道为什么“拼”了。然后教师介绍当时情景,背景以及原始资料中记录的内容。接着,你如果是身边的蔺相如,谁能悟出这种语气吗?学生起来感情朗读。回想一下,通过老师刚才讲的,让学生理解了“拼”和“要”这两个字,我们就理解了这篇课文,看来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只要抓住了一篇文章中的重点段,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子,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重点句子中的重点字,我们怎样理解这个字的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如果换成其它的字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然后,老师问:“今后,你会理解一篇文章了吗?”
三、运用法
1. “预习构想”三步曲。雅论哪一种创新活动,一般都经过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这四个时期,而语文教学的准备期是预习,经过自己的学习和摸索:我总结出了“三步曲”的预习构想:如第一步,现在学生们正在做,带着浓厚的兴趣,等待精彩故事的开始。读三遍课文。读第一遍,找出并学会(会读,会写,会用)生字词。读第二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第三遍,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第二步,收集与课文背景有关和作者有关的资料,做到跳出课文看课文,增加知识积累。第三步,提出疑难问题。
2. “课外阅读”读、品、换。每天学生都要面对的课外阅读题,如何去做?我也教会了学生:(1)读,(2)品,(3)换的学习思路。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大意。品:边读课文内容边想象画面,这样品读,努力让每一句话在跃然纸上的同时又能情透纸背。然后再去找与问题有关系的重点句子和词语。(3)换:就是“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主人公,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这样更能容易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做一些课后延伸题
3. 每学完一片课文,整理知识结构。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整理成“知识树”,是知识体系化,更好掌握。语文书中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在写作方法上更百花争艳,各具特色,如何把这些写作特色学以致用,变成自己的写作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结合实际“三抓” 实施“三三”工程以“五心四好”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德育创新下一篇: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