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项目:本文系“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提高地方院校创新能力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451221)
摘 要: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通过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推动实践教学创新、加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开放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健全学科竞赛奖励机制等有效手段,培养电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薛艳茹(1918―),女,河北省迁安市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电子通信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91-01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的转化,高校电类毕业生在这种新形势下遇到了新的问题。如何提高电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在激励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取胜,是目前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科竞赛是通过对考查学生对某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比赛,通过让学生参加一系列学科竞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一、以“学科竞赛”为契机,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目前电类大学生所参加的主要学科竞赛是电子设计大赛,是国家教育部举办并倡导的四项学科竞赛之一。参加这项竞赛,可以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竞赛内容紧密联系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测量仪器仪表、电力电子等多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既有实际制作,又有理论设计。深入领会电子设计大赛精神,并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确定我校电类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做到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改变知识面的狭窄局面;将知识量的增加转变为知识结构的优化;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改变以往课程数量多而全的特点,加强重要课程,让学生学懂学透;优化课程进程顺序,让课程之间衔接达到最优。
二、以“电子设计竞赛”为载体,推动实践教学创新
电子设计竞赛所需知识覆盖面广,实践性又较强,只有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才能学完相关基础课程。若此时再参加竞赛,显然来不及进行人才培养。为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采用三年竞赛机制,将实践教学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一)第一年是基础课程学习。从一年级新生开始,教师在讲授竞赛的相关课程及实践教学中便开始渗透电子设计竞赛的相关内容,注意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并有意识地进行指导和点拨。组织新生观摩高年级学生的竞赛作品,宣传以往的竞赛成果及获奖学生就业情况,激发新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
(二)第二年以课外科技活动为平台,进行校内选拔。
将电子设计竞赛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以电子协会为依托,探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模式。电子协会的学生主要为大二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检索资料的能力、电子系统设计能力、系统制作能力、系统调试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组织的电子设计大赛,从中增加学生的实战经验。
(三)第三年赛前集中培训
在校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选拔进入高一层次的竞赛团队,准备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电子设计竞赛。将选拔出的优秀学生进行组队,在暑假强化训练,这一阶段以历年的竞赛题目为模板,模拟实际竞赛。按照实际竞赛的要求,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训练,每周一个题目。制作完成后,分软件编程、硬件制作、设计总结报告三部分进行分析比较和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一阶段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电子设计竞赛要求三人组成一个队,互相配合、分工合作,需要每个人都具有团队精神,这与课堂教学强调独立性是有明显区别的。
三、加强学科竞赛指导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学科竞赛活动质量的核心保障,学校选拔一批科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电子协会学生及竞赛学生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科竞赛的需要开设相应系列选修课,强化基础知识、介绍科学发展最新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与大赛中的竞争力。我校优先安排指导竞赛教师进修、评职评优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活动,把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学生得创新意识与能力。
四、建立开放实验室、仿真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
实验室的建设与改善是教学改革和赛前培训的保障,是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实践机会的物质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教学环境。近几年,我校加大了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加强了实验室师资队伍的配备,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开放。每年依托电子大赛自制一批实验系统开发板,免费借给同学练习,同学自由结组,先从软件入手,对系统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同学利用面包板搭接电路,实现软、硬件的联合调试训练。学校还通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仪器技术,构建了仿真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引入使学生突破了实验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内容,利用自己的电脑在课后进行实验,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健全“学科竞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能动性
为保障学科竞赛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积极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学生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设置创新学分、分层分类教育改革等,探索了以课程替代为主要特色的培养方案新模式。出台了《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对于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教育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汪云路.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工程型人才[J].大众科技,2008,8:221-228.
[2]张亚.电子设计竞赛对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促进的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 ,1:2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旗舰领航,创新教育新势力下一篇:《导游业务》案例教学法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