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能有利地结合教学与网络教学,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在这里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为研究,着力于积极推动高职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和发展。通过混合教学,计算机基础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力的推动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高职教学;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81-01
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研究己颇具影响,尤其是在企业培训和远程教育方面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合理的应用混合学习模式,以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是这里着力研究的方向。
一、什么是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早在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一个名词,它的原意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除了应用基于教室的学习形式比如实验室、小组讨论、书籍等外,还结合其他多种学习方式,例如应用视听媒体的学习方式和应用粉笔黑板的传统学习方式相结合、使用计算机辅助学习和传统学习相结合以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方式相结合等等。混合式学习的核心就是,把特定的教学内容用合适的方式进行传输,选择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技术手段来呈现,并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合适的学习和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学习设计者尝试运用多种传输方式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技术界和培训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混合式教学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通过不同学习方式与不同学习技术的综合运用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混合式教学。
在各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各个专业已经开设了若干年,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这是现今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混合式教学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设计者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也即如何使用最少的资源来实现最佳效果; 混合式教学引导的深度学习思想,指引我们教育者应该把学生能力的提高和高级思维的发展确定为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混合学习的理念已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并且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和借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信息社会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更高,对于在校学生上好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提升自己将来走向社会,适应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主要途径。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离不开混合式教学。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如何应用混合式教学。
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如何应用混合式教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对象分析。
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产生积极心态,用以产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好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主动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以便及时地提供有效帮助和积极指导。而绝不是责怪学生不好好学习,要从细节入手,真正理解学生,掌握当前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才可能采取合适的方法帮助他。这样努力地营造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总之,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教学中主动引导学生非智力因素向着积极方向发展,有意识地运用非智力因素,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优良化。
2、教材的选择。
教材代表着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对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活动灵活多样的教材,不仅有利于教师节省备课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现今的教材往往与现实学生的计算机使用需求有一定差距,例如:现有的计算机基础中讲解的操作系统绝大多数还是以windowsXP为蓝本,而现在有一部分已经开始Win1系统。这就需要教师认识教师的局限性,发挥教师主动性、灵活性,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最新技术。
3、教学模式的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学设计是受教育观念影响的,但是教学观念随着时代发展和需求也发生着变化。
我采用“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研究混合式教学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情景教学是指创设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学生在探索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在情景教学中,教师同样是事件的探索者或问题的解决者,并在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给学生必要的帮助。情景教学通过真实的事例或问题,可以让学生可以找到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找到与当前学习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并用之解决;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解决,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
在应用混合式教学到计算机基础课的过程中,始终用混合式教学理论去指导设计具体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也就是说混合式教学适合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怎样才能更好地借助混合学习设计教学方案,让其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王本中,“主导一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2]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1。
[3]马雪,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1. 。
[4]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
[5]刘京海、陈德华 ,成功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 8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英语诗歌对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辅助作用下一篇:方展画:创新创业教育的中职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