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重头戏是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学相长”,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互动探究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法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和谐,实现师生平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互动探究教学法;教学相长
“互动探究教学法” 在历史教学中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即收集历史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去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历史教学中的“互动探究教学法”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互动探究教学法把学生当作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动者,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还要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
二是互动探究教学法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历史教学中运用互动探究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广泛收集、接触教材以外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的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是如何发生的,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
三是互动探究性学习强调将学生引导到问题情境中去,促使他们去发现问题,积极探究,自主解决问题。这既符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目标。
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互动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具有自主和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
创设虚拟历史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因此,教学要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虚拟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境,让学生设想自已是在这一时期中的历史人物,例如科学家、商人、艺术家等等,只要符合这一历史时期人们生活的实际就可以了。如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时,首先让学生深情并茂地朗诵毛泽东的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并进一步体会到红军长征的艰难,然后用音响播放《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用兵真如神”……,使教学内容具有动感和感染力,以活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使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至始至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二、情感引导,创设师生互动氛围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因此,在上课时,应努力将历史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相融合、相联系,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到科举考试制度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科举考试制度的利弊,再引导他们谈谈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对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有什么样的意见和建议。由于考试制度关系到每位学生切身利益,这样的引导自然而然地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学习中纷纷各抒己见。尽管有的意见和建议显得颇为幼稚、不成熟,但也不乏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讨论、争辩,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把握好引导的尺度,让学生互相讨论,决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因时而导。对思想上有模糊甚至错误认识的学生,要及时引导,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讲究方法,让互动落到实处
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启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用简单明了和通俗的语言,巧妙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研究。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和空间,多一些领悟的过程,少一些死记硬背,只有沿着科学的思路,提炼出方法,课堂才会充满着探究的氛围。
多开展讨论、比赛等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我们应设法把课堂变为“智力竞技场”,积极创设竞争氛围,在课堂上开展各种比赛活动。例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中的三大战役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题目,如最早开始的是哪一战役、合作进行平津战役的是哪些部队等等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抢答比赛,大家都踊跃回答,唯恐争不到机会。再如,在上《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当时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在分组讨论中,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同一组内的成员间也有不同的意见,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找出了许多教材中、电视电影中的知识作为支撑。通过充分的讨论,学生们都动了起来,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率自然也提高。
四、反思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没上完一节课,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课后反思。教师就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促使学生进行适当的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便为以后的教学中提供经验和教训。历史课堂教学的反思可分为课内反思和课外反思两个方面。课内反思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再现、再思考,并能提出有价值、创新的问题以及独到的见解。课外反思是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付诸实践,从自身实践中达到知行的统一和升华,最终达到“育人为本”的根本教学目的。
总之,师生互动是让老师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宗旨,只有师生充分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收获更多,使老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好的做法,应坚持以师生互动为重点课题加以研究,付诸实践,才会培养出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中的个性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和谐校园建设中“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