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合的探索

[复制链接]
查看: 695|回复: 3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8-6 12: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语文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毋庸置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以高职语文教学为核心,通过将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融合,以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为基准,多角度协调学生数理逻辑、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得到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多元智能; 语文; 计算机; 教学融合
  
  身处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引起教育界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紧随信息化步伐,在不同学科的教学改革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个多元化、网络化的校园教学平台愈加清晰地出现在高职教育的视域中。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搭建高职语文的教学模式成为崭新的课,笔者做了相关探索,构建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双向整合的教学模式。
  一、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既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也是基本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要以此为指导。
  语文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应强调培养学生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即工作能力或辅助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高职语文应当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进行专项综合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语文能力,通过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高职计算机基础是各个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与考试形式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应用为主的教学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计算机技术的实操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
  二、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社会应用计算机的素质,是文化教育、基础教育。雅论是语文还是计算机基础的学习,都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多重思维训练的过程,涉及多种智能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元化的智能: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他认为每个人虽然拥有多种智能,但各种智能的发展程度和组合情况各不相同,且个体之间、个体内部的智能也存在差异;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发展和加强其智能;各种智能之间绝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作用,通过组合发挥作用。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即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1、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语文课程与学生的语言文字智能息息相关。祖国的语言文字伴随每个人终身,语文的学习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借助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维训练,表达思想,语文的基础作用毋庸置疑。
  2、学生某一智能的发展需要其他智能的协同,教师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手段,设计学科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协同发展。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语言文字智能为基准,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迁移,以带动其他智能的发展。
  3、语文课程通过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多方面协调学生的智能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一过程中以深刻的思想、精彩的内容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陶冶情操,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因此,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不容忽视。
  三、高职语文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任何一个学科不可能单打独斗,都会与相关学科产生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正说明人的多元智能并不是孤立发展的,需要与其他智能相互结合发挥作用,以强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以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主训练语言文字智能,通过综合活动的设计,借助计算机技术为多元智能的训练拓展空间。
  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以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核心,嵌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使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理解感悟的同时将计算机基础的技术应用进来,以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为主,应用计算机技术为辅,从而更有效、更牢固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明确一个人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将专业技能应用到更有用、更广阔的地方;运用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将语文学习的成果沉淀稳固下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内涵修养。在这样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学生既获得了语文的审美教育,也增强了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训练;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学生不仅知识广博,有技术专长,而且还要情趣高雅,从而进行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
  四、教学示例
  教学内容:个人简历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掌握个人简历的结构和写法;学生能够利用WORD文档的文字编辑功能制作电子版个人简历。
  教学条件及设施:多媒体教学软件;机房等
  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应用文写作的常识,在学习求职信、调查报告等应用文的基础上,能够阅读理解“个人简历”的相关内容,能够借助范文设计个人简历框架。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动手操作技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设计思想: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上,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和能力通过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展现出来,引导学生使用Office办公套件完成一般文案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自己的成长历程有一个反思,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确定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计算机操作水平等综合文化素质。
  智能目标:
  语言文字智能:学会使用简历中的关键词语,如个人简介、教育经历、求职意向等;撰写个人简历的具体内容;运用口头语言向同学解说自己的简历。
  数理逻辑智能:能够正确地组织自己的信息,形成个人简历的基本框架,突出重点内容。
  视觉空间智能:利用教学软件为学生讲解简历的格式与写法;演示简历制作中文字编辑的技巧。学生在电脑上制作电子版个人简历时,训练眼手协调能力,增强文档的视觉美观度,以显示自己制作的独到之处。
  身体运动智能:学生当众讲解简历时的体态语言。
  人际交往智能:能够与老师、本小组同学共同合作讨论。
  自我认知智能:对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反思,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教学过程【摘要】:
  1. 教师在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基础上,向学生简要讲解个人简历的相关理论知识,重点讲解个人简历的结构和写法,学生能够结合范文分析简历的各个组成要素,教师要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简历主要内容和结构的设计。
  2. 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以自愿结合为原则,促使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每个同学根据教师的讲解,先各自在电脑中运用WORD文档编辑个人简历,要体现简历的格式特点,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际情况,要符合求职面试的语境。
  3. 小组内部交流简历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每组推选出一份优秀简历进行展览。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当众讲解自己的简历,小组之间交流写作经验,要体现写作的思路。介绍WORD文档编辑的技巧,如能使用Word工具栏或菜单命令正确设置段落左、右缩进及首行格式;能使用Word工具栏或菜单命令正确设置行及段落(前、后)间距等。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合理运用。
           
       4. 教师评价学生的简历和讲解,并视具体情况补充学生没有涉及的东西;点拨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成长历程,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总结简历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结构、语言表达、文字编辑技巧等;
  5. 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的示范、总结,在电脑上修改完善自己的简历,然后提交作业
   . 教师批阅评价学生的简历作业,及时反馈给学生。
  1. 拓展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小组同学进行面试的情景训练,将求职信、简历等求职文案运用到虚拟的语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明确求职面试的相关要求。
  教学小结: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技巧。教学过程始终以语文的写作能力为主,WORD文档的编辑能力为辅,前者是后者的内容、对象,后者是前者得以有效呈现的平台。在以语言文字智能为主的多元智能的训练中,达到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
  五、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更多的是在实践环节中的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两者的融合在一种文化层面上意味着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基础教学融入语文课程,多渠道、多空间培养学生的智能学习方式,既能有效地实现语文课程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即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双赢的目标,提升学生对生命质量的体验。通过融合,在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文化素养积淀下来;通过融合,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自然行为,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生命体验的一部分,成为信息社会开展学习活动的自然表现。
  因此,在语文教学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融合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觉利用当下的信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开展智能学习,促进自身信息素养的文化内化。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既要对本学科有厚重的感悟,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要以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整合,同时也要注意自身信息素养的文化内化。
  
  参考文献:
  [1]蒋丽清,薛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以文化变革为视角[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
  [2]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3]朱立华.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5年第5期.
  [4]罗晓芳.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思考[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
  
  作者简介:杜鹃(1919--),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高职语文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电工技术专业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6 12: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论文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902
发表于 2020-8-6 12: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36

帖子

53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05
发表于 2022-3-13 19: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奥鹏四川大学作业可以做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