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这是不争的事实。消除性别歧视不仅需要立法机关、政府的强力介入,也需要女大学生自我的觉醒。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作者简介:
白黎(1918-),女,汉,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孙小锋(19 9-),男,汉,河北武安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樊金玲(1982-),女,汉,河北藁城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范聪(1980-),女,汉,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冉(1983-),男,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405-02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青年女性的黄金时代,三十多年来,中国女大学生在校人数直线上升。《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女生为1082.55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0.48%,比从1980年的23.44%提高了一倍多,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成就,对中国女性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女性接受教育摆脱了家庭妇女的地位和身份,走上了社会,得到了在社会参与竞争的机会和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和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就业市场上对女大学生的歧视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职业分布中对女大学生的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等。
一、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表现。
1、女大学生就业准入遭到性别歧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结束了学校统一分配的就业模式,采取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用人单位为了自身生存和利益最大化,更倾向于选择男生,增加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笔者曾调查过 50名毕业生,其中有5 0名调查对象表示女生找工作时的难度确实大于男生,100名被调查女生中,有89名女生表示自己在找工作中受到过性别歧视现象。从上述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就业性别歧视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十分严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生,与男生具备同等条件,甚至比男生优秀也都受到就业性别歧视和就业的准入拒绝。
2、职业分布中对女大学生的歧视。
在中国传统观念和经验中大多数女性就应该从事技术含量低,收入少,声望和社会地位低的职业,事实上在我国“女性职业”分布中也是如此的。虽然我国女性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其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但是我国女性就业层次较低,职业分布面较窄。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显示,女性比例最低的职业依次是:第一,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第二,专业技术人员;第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001届本科女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5个行业分别是:旅行业(12.5%)、纺织成品制造业( 2.3%)、服装及饰品业( 1.8%)、教育业( 1.8%)、旅店及其他食品业(59.1%)。女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具备高素质、有着专业特长的女性高知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受到某种或明或暗的就业性别歧视,这种性别歧视把她们隔离在所谓的传统“男性行业”之外,是一种对社会优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对女性自我价值实现造成了巨大阻碍。
3、同工不同酬差别待遇歧视。
就业中的“同工同酬”是指从事同种或相似强度的劳动不以性别为基础,而是以工作类型,劳动强度等作为发放劳动薪酬的标准,即男性和女性从事同种或类似的劳动就应该给付同等的劳动报酬。虽然“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早已明确写入我国的劳动法,但是我国女性在就业过程中还是常常遭遇同工不同酬的非公平待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企业都认为女性的劳动回报和成果通常都是低于男性的,因此即使女性和男性从事的是一样性质的工作,用人方也认为女性的劳动成果既劳动生产率小于男性,因此给付女性较少的劳动报酬。这不仅是一种就业性别歧视行为,更是对女性一种劳动成果剥削行为,是对女性劳动价值极大不尊重的行为。
二、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原因。
1、企业讲求“经济人理性”。从现象上分析,企业之所以歧视女生,是因为:第一,聘用女性员工的成本明显高于男性。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应保证女性员工的生育产假,要承担比男性员工更多的保险费用,成本观念使得企业歧视女生。第二,企业一般认为,较多的男生会因为婚姻而提高工作效率,而较多的女生会因为婚姻而降低工作业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导致对女大学生就业产生歧视。
2、政府的政治规则与市场的效益规则相互抵触是性别歧视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应保证女性员工的生育假期以及其他的额外保险,但这种政治规则是与市场规律、效益原则相抵触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这种规定使企业家意识到,如果录用女大学生,将来在其生育期间,企业要为一个岗位支付两个人的工资,哺乳期间每天一个小时的休假,以及因此而雅法外派和可能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一概成本都必然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面对此类规定只能拒绝聘用女大学生。佟新在《人口社会学》中说过:“人类的生育是生理现象也是社会人口现象”。生育是一个具有积极外部性的类公共产品的公共行为,其收益全社会共享,其成本理应由政府承担。现实情况是政府规定由企业承担,企业则通过歧视推卸给女性承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根深蒂固。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备受推崇的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女大学生虽接受了现代高等教育,但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思想深处依然残存或者认可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的思想,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就是女大学生自己的价值期望值一般低于男生。另一方面,部分女大学生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不是自强、自立、自尊、自爱,不是积极努力证明自己,而是滑向企业所认为的那样,工作不积极主动,效率低,习惯以家庭为重。 有的女大学生以“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为生活信条,这又进一步印证并强化了企业对整体女大学生的偏见。
三、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危害。
1、就业性别歧视有损于国家宪法、法律的权威,使广大劳动者减弱了对国家权威的认同,危及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权利,第四十八条规定了我国妇女在包括经济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以及国家对女性平等权益的保护。就业性别歧视实际上剥夺了部分公民的男女平等劳动权。
2、就业性别歧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指物资资本存量的增加,还包括人力资本潜质的高级化。女性所承担的生命生产活动,是女性内在自然价值的一种体现,是推进人类文明和物质生产力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劳动。性别上的社会平等是女性社会地位真正提高的前提,一个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地区,不会有真正的经济平等,更不可能有文明的、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对女性大量的就业歧视必将严重打击女性的劳动积极性,这必将使社会经济因为丧失了一半的竞争者而失去活力,并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3、就业性别歧视有损社会的稳定。遭受就业性别歧视者,大部分是劳动技能相对较低,劳动收入相对较少和刚刚步入社会,需要社会予以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数量多,影响面大。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一半社会主体的就业困难和生活贫困。这将加剧社会的非正义和女性对社会就业制度的不满。因此,为保证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必须将解决就业性别歧视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优先予以解决。
4、就业性别歧视制约社会的进步。妇女的人力资本投资对下一代发展及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雅可比拟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男子的教育是对一个人的教育,对妇女的教育则意味着对全家的教育。有一句西谚: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如果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对女性进行性别歧视,将来受到影响的绝对不仅是妇女本身,更是一个社会的整体性的进步。
四、消除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
根据前文的分析,根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主要着眼点应在政府、社会领域,以及性别歧视的另一方当事人――女大学生,而非一味苛责企业。
1、着力解决政府与企业在女性就业问题上的矛盾点,建立就业歧视预警机制。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能否化解其与企业在女性就业问题上的矛盾点,是根除性别歧视的关键所在。第一,由政府承担妇女生育的成本。政府可以建立社会生育、哺乳基金,或者直接补助给符合条件的女性,或者间接补贴给企业,将企业从这一成本束缚中解放出来,如此一来,企业雇佣女性员工的成本将等同于男性,这就为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因成本意识而拒绝聘用女生的问题创造了前提。第二,政府应将有可能遭遇性别歧视的女性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建立就业歧视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存在就业歧视,政府可以一方面通过社保体系及时救助被歧视妇女,另一方面可以依据相关法规,对违规企业予以处罚。
2、强化男女平等意识,尤其注重女大学生自身认知的提高。在全社会加强男女平等意识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女性自己首先不要轻视自己。女大学生重视自身素质,提高自我修养,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和自尊的信念,这是消除性别歧视的重要推动力。其次,女性应该正确处理婚姻与事业、家庭与工作的关系。女性在个人的思维中,应能够自觉认识到自己不只是家庭的一部分,还是社会的一分子;女性还应意识到家庭只是自己的一部分,社会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一旦从思想上解放了自己,女性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被企业所难以忍受的三大特征(一是事业心不如男生,只求平稳不求突破;二是工作能力一般,交给什么干什么,主动性创造性差;三是不能吃苦、动手能力差)便会自然消失。简而言之,不是家庭牵绊了女性,是女性自己将自己禁锢在家庭之中。思维的固化,只能依靠女性自己打破,一旦走出固化的模式,职业女性便会有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和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郑琼梅,刘时新:性别歧视下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4]谭花荣: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 (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学校就是人才库,老师同学抱团创业下一篇: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