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当今社会,日趋功利化。大学的教育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情况下,面临很大的危机。大学语文教育已经日趋模糊,同时大学语文被边缘化,使用的教材并不能与时俱进,教学手段也很落后。这些弊端导致当代大学语文教育不再满足大学生素质提高的需求。这样的教育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结合大学语文教育的弊端,浅谈当下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危机;改革措施
有关于大学的语文教育,很多学者都对此发表过看法。但是,笔者也发现,大学语文正在逐渐被边缘化。处在物质丰沛的时代,大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实用性不强的科目,提不起兴趣。学习的热情都集中在实用性强,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东西上。大学语文这样的人文性科目被冷藏了。这样,大学语文面临了严重的危机。学生们需要经过改革的语文课程。
一、大学语文的教育目的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关系密切,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其完美人格,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在气质、修养、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也就是人所具有的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知识和由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它涉及到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关系的理性、情感、意志等社会属性。经过这样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才能使学生努力对此进行实践,学习古代先辈留下的优秀的成果并为己所用。如此才有利于青年学生对于自身品格的塑造。《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可以导引和感染青年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虽还有其他的不足,但是《大学语文》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有了提升。
大学语文这门学科要给青年学生一种感召。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感召下,学会刚强奋进;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召下,学会不断探索;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感召下,学会潇洒豁达。这些伟大的名族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改革措施
增强大学语文教材的是时代感和趣味性。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缺乏趣味性,青年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同时又缺乏时代感,而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语文不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学科,只存在在故纸堆中。就当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而言,许多教师和学生对大学语文教育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文学教育的框架之下,现在的大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手段陈腐落后,没有时代感和审美性,教学空洞枯燥。部分教师授课的方式仍旧是中学语文教育方式的沿袭,教学就是分析字词句篇、归纳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的老一套。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中说:“我们要有知识,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你光有知识,你不会用那些知识,那也是枉然。那样的知识没有用,是死的。你有智慧,你就能运用这些知识。所谓智慧,好像这东西很高超,其实不然,智慧就是能动脑筋。你会动脑筋,所有的知识都能供你使唤;你不会动脑筋,那些知识不会为你所用。”所以,笔者认为传授方法以及教学方式的落后是造成目前大学语文教育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不但要学会知识,更要在时代中学会运用,继承语文留在骨血中的精神。
其实,中国的语文教育如果从较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应该在两千多年前就己经开始了。为了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孔子明确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19 2年,叶圣陶先生,在北京中华函授学校举办的“语文学习讲座”时,对“语文”作了解释:“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不知何时,语文的道路却越走越窄了,失去了以往的影响力与兼容并包的大精神。其实是我们给语文的定位太过于狭隘了。只有重新重视起语文的人文性于兼容并包性,语文其实是大学课程当中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性的一门学科。
强化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就是指在各种不同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要紧密结合该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拓宽教学思路,避免大学语文教学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方法很多,途径很广。而且这样做效果也是好的。纵观国内各种大学语文啊,好的语文教材所选名篇,雅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强化,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就是要通过对名篇的审美、情感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做才能有助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教育,母语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语文素养是文化科学素质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部分。大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母语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大学生实现“精神成人”和母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大学语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对大学生进行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应重视和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观,着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人文精神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有创造力、有服务精神、有良好合作态度的具有中国现代人文素养的新型人才,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改革方向》,《中国大学教学》,200 年第1期.
[2]闰石:《母语的危机下大学语文的出路》,《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12期.
[3]孙建军主编:《语文对话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4]张国光主编:《大学语文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 ]王步高主编:《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月版.
作者简介:吕凌风,江苏邳州人,江苏邳州市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下一篇:整体语言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