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启蒙的最佳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围绕思维的启蒙以拓宽思维方式,引导独立思维,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试以思维训练与培养为主线,浅谈小学数学思维开发以发展。
一、进行思维启蒙开发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朦胧状态,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教材,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开发小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快掌握学习数学的要数。以例题“4+5=?”的教学为例;
1、课中穿插游戏开启思维之门。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在课堂教学中,把部分教学内容转换成游戏活动,穿插安排,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如在教学4+5=?时,上课10分钟后发现不少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教师就进行猜数游戏:出示一幅小猴子背桃子的图片,画面的小猴子背着桃子飞快的跑着,边跑边喊:“妈妈,我背回了9个桃子!”但是他的袋子破了,它一点儿也没有发现,画面上看见已经掉出了4个桃子。教师边进故事边引入,孩子们立即被这个故事吸引了,于是教师接着提问题:“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小猴子回到家里时袋子里还能剩几个桃子?”要求填写算式“( )+
( )=9,9-( )=( ),并说明理由。大家争先恐后的填数,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不仅掌握了“9”的加减法知识与技能,而且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即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之门,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利用“学具”辅助教学。教学中,老师问:“拿出几个手指表示4?”学生伸出4个手指等方法,学具的演示启发了学生理解加法的思维过程。
3、采用“图画”辅助教学。
4、采用“语言说明”的方法。学生通过游戏、学具、或者“画图”形成了直观的表现,但易遗忘。这时,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或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叙述训练中了解到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与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二、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发展训练
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中、高年级学生应加强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自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1、加强思维的逻辑性。逻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掌握数学推理方法。如认知认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教学,学生通过动手测量三角形的边和角,认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由因导课”的思维训练:因为两个底角都是45度的三角形,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以果溯因”思维训练:如果一个三角形的连个底角度数一定都是45度,而且两条腰长度相等。
2、引导思维的判断性。判断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定律、法则,了解数学知识的严密性,提高学生数学判断能力。如分数概念的判断训练,教师可以举例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如果一块蛋糕分成大、中、小三份,你吃了最小的一份,能说你吃了这块蛋糕的三份之一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蛋糕没有平均分,强化“平均”是判断分数意义的重要依据。
3、注重思维的比较性。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数学错误,教师可以设计出比较练习题改善学生的解题思路。此外,数学概念、计算、几何公式等,学习新知识后必然会出现思维混乱,也需要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来理解。
4、进行充分条件的思维训练。根据中、高年级的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条件入手审题,可以提高数学解答的效率和灵活性。
5、重视多种解法思维训练。多种解法训练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但必须帮助学生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上述应用题可以进行多种解法训练。分数解法㈠20÷(1-1/4)÷(1-1/2);㈡20÷【(1-1/4) x(1-1/2)】;画线段图解法(图略):20x4x2.方程解㈠设商店原来有水果,Xx(1-1/2)x(1-1/4)=20:;㈡设“商店原来有水果X千克,Xx(1-1/2)=20÷(1-1/4)。
三、注重开发培养思维的可逆性
一个人的思维,如果总是按照同一种模式进行,则很容易养成一种定向思维的习惯,造成思维的单一、迟缓、甚至僵化。小学阶段儿童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思维的不可逆性,易受定势的影响,他们往往习惯于正向思维,而不善于逆向思维。因此,培养思维的可逆性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苹果有9个,比梨多了2个,梨有多少个?”这些逆叙的题目学生解起来会感到困难。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可逆性和灵活性,常常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数量关系,如“苹果比梨多了2个,可以说梨比苹果少了2个”“梨再添上2个与苹果同样多;”苹果拿走2个与梨同样多。”我觉得思维的可逆性是思维的灵活性的重要方面,而我们过去对这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忽视的。
四、注意发展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众多方案,再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择优,这是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方法。例如:“10-4”试着让学生自编应用题。开始几个学生编的都是求还剩多少的应用题,如“10个苹果,吃了4个,还剩几个?”等。我说:“谁编一道不求还剩,但要进行10-4运算的应用题?”这时,有一位学生编题说:“姐姐今年10岁,小红比姐姐小4岁,小红今年几岁?”我表扬了这个同学,紧接着一个学生编的题是:“一共有10朵花,4朵是黄花,其余的都是红花,红花有几朵?”.....学生越编越高兴,内容丰富,花样多。
另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有充分民主气氛,学生的思维才能顺利地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获取知识过程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当老师提出问题后,首先应检查学生是不是都在思考。课堂上有时要腾出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把没有掌握好题目摆出来,请同学帮助。这样,学生学习中缺陷才能及时反馈,及时补上,也让学生学会了反思。同时,教师还应教育学生不能讥笑学习暂时后进的同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如何提高日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下一篇:谈谈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