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兰州城市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舞蹈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该始终坚持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原则,淡化技术难度,强化概念意识,在基本训练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雅限的创造力,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与满足,同时在审美中陶冶情操,培养出甘肃省域所需要的新型学前教育舞蹈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章第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加快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对幼儿健康水平的监测和评估。密切幼儿园与家庭的保教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由此可见,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教育要求由“继承性学习”观念向“创新性学习”观念转变,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水平的高低程度,而是需要综合、全面的人才。按照这一要求现阶段的高校学前舞蹈教学就必须明确学前艺术教育培养目标,更注重从实用性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源状况、基本素质差异、心理素质差异、参与意识差异等各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在课程的设计上大胆改革,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鲜活生动,从而达到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感悟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的课堂效果。
一、降低舞蹈教学中技巧训练的难度
高校学前教育的学生来源于普通中学的高中毕业生,由于他们的学习环境不同,对舞蹈的认识、态度也就不同,学生生理与心理水平的差异势必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舞蹈课堂教学就是要排除学生不同的心理障碍,引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认识舞蹈、了解舞蹈、热爱舞蹈,进一步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学习舞蹈的信心。针对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年龄偏大、身体已基本定型,而舞蹈训练时间相比专业院校授课课时又少得多的特点,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内容在安排上则不必一味沿袭传统的舞蹈训练模式,可以将基本训练中的软开度的训练、控制能力的训练、跳转翻等技巧方面的练习减少,对软度、开度、弹跳等方面的难度要求降低,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在基本训练中尝试借鉴现代舞蹈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通过头、颈、腰、臂、腿、掌等关节部位作为切入点,结合正确的站姿,从元素、动律到动作短句,从单一动作到组合造句,从分解练习到综和练习,同样可以达到使学生肢体灵活、动作协调的目的。
二、以概念框架为指导的授课模式
舞蹈课固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但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最紧密的课。针对高校学前教育学生文化基础较高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强化概念意识的方法,以讲解为主,以概念框架为指导,在进行元素练习、动作组合练习的过程中,将所要教授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教师示范及解说等,让学生在练习前有一定的形象感觉,形成一定的概念模型,再加上理论的透视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动作的准确概念,领会舞蹈的动作规律。
三、尊重学生、体现民主
舞蹈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及时赞许和鼓励学生的成就,是活跃教学气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这既有利于学生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养成探究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人人参与,眼中有每一名学生;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帮助学生了解错误所在,使之在关心与支持的氛围中,看到机会,从而改正错误,树立自信;发扬团体效应,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勇于接受来自同学的建议,正视批评;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学会倾听、微笑与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中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学等,加强师生互动,完善课堂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与实效。
四、设计开放式课堂,激发学生创编能力
创造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开放式课堂是创造性教学的有利保障。进行开放式课堂的教学,就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在坚持舞蹈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条件,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练习的方式等。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做,敢于夸张,勇于突破,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从多个角度和范围理解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
五、创设意境,营造学习氛围
舞蹈课教学除基本的定义陈述与动作示范以外,教师还应在教案设计,新课导入,能力训练,质疑的激发,疑难化解等方面刻意出新,尽量在某个或多个环节中“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及表现能力。
六、提升情感,增强舞蹈审美能力
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教师在教学中应处理好通过示范准确地表达情感,引起学生产生共鸣,提供正确的模仿基础,进一步加强学生自身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创设欢乐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展示姿态、表情、眼神等非语言信息,协助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避免斥责与埋怨,实现师生间的情感认同,使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语言美、教法美、动作美、仪表美,在师生共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重视学生造型美、队形美、课堂气氛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体验美、憧憬美,进而产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热情,最终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
总之,高校学前舞蹈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舞蹈课程内容的安排应该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淡化技术难度,强化概念意识,在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前进的信心、丰富的想象力和雅限的创造力,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又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与满足,同时在审美中陶冶情操,在想象与创造中取得进步;充分调动各种影响学生的学习因素,不拘一格,获得成就,让成功激励学生进步,让进步筑成学生发展,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宁宁.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于平.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教育的思考下一篇:大学生情侣毕业情难舍 签“协议”为爱护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