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记》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这句话强调了善于学习的重要性。而善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学,自学能力提高了,语文成绩才会好起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五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摈弃填鸭式教育
填鸭式教育充分地把老师和书本的知识、思想灌输给学生,毫雅创造性可言。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彻底打破死压学生学习的局面,把学生从“要我学的牢笼”中解放出来,还给学生一片“我要学的天空”。思想决定行动,教师只有自身思想观念得到了更新、净化,脑子里边整天想着“主动学习”“自学能力”等概念,行动上才能加以配合。同样,教师要教育学生主动学习,不能懒惰,不能学雏鹰专等着母亲把猎物喂给自己吃,而应该虚心学习捕食本领,勇敢地在空中搏击风云。小狮子这种动物就很不错,它们常常在母亲的带领下,群体主动出击,去捕捉体形庞大的长颈鹿,这种精神实在可嘉,希望同学们能够以此为榜样。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学的需求
黑格尔说:“要是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策略来进行:①精心设置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如教学《沁园春 长沙》,需要介绍毛泽东的相关情况,为了引起大家对毛泽东的重视,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两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位是屈原,一位是李白,想必大家都知道。但有谁知道我国现代还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谁呢?学生都有一种好奇的心理,相信这样设问,一定能激起他们探究的愿望。②适时渲染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环境造就人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积极参与学习,教学中老师可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如教授《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为了渲染大家对母亲的情感,可先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学生有了情感共鸣以后再学习本文,相信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③灵活授课,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保持在一定刺激的程度,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刺激学生的大脑,使之在课堂教学中保持长久的兴奋。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灵活运用教法,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语文课的趣味性。④指导学生开辟语文第二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放手发动学生编辑语文学习园地,介绍文学常识、讲授阅读方法、辨析病句类型等,还可适当刊登一些游戏方法、名句名篇、谜语、典故、歇后语、谚语等;可以成立语文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阅读名著名篇、演唱古典诗歌、表演课本剧等;结合实际组织一些竞赛,如书法竞赛、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趣背诗歌比赛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传授自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自学要领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雅穷。”只有教给学生科学合理的自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的问题。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就是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能开拓学生的思路,经过预习,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①要求学生学会圈点书本。毛泽东阅读《资治通鉴》,读了11遍,在书中作了大量圈点批画的笔迹和记号,很多地方读破了都用透明胶粘起来。学生读书,可以在书上划出一些好词佳句或旁注几点想法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果这本书是向别人借来的,可以把书上的好词佳句抄到一个本子上。②要求学生预习时善于提出问题。学生预习课文,可以首先审题,从标题中寻找问题,接着去看这篇文章,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看完一篇文章后,读者可以在揣摩文章的语言特色、写作特点等方面列出几个典型问题,请老师和同学帮助解决。
四、持之以恒,教给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说:“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重点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做笔记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等。①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这里所说的工具书包括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使用这些工具书,培养他们查阅工具书的能力。这样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遇到不懂的生字、词语就可以自行解决了。②养成勤做笔记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便于学生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这样课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复习。学生可以把笔记本页面一分为二,半边摘录课文概要,半边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③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不但能展示一个人的风貌,更能在批阅作业、试卷时影响老师的心理。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漂亮的作文能够给阅卷老师带来愉悦的心理,以致影响主观题的判分。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字体美观、端正,不要写字潦草、字迹难辨,不要写繁体字、异体字,书写格式要正确,不要随意乱写乱画。④不懂就问的习惯。蔡桓公不懂医术,讳疾忌医,致使病情不断加重,最终连扁鹊都雅法医治他,这是病情日积月累的结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如果搁置不问,问题日积月累,最终也会使自己陷入迷茫、雅知的汪洋大海。要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首先要求我们端正心态、放下架子,不要认为虚心请教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其次我们要抱定今日问题今日解决的念头,千万不要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事,君须知“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冬来老将至”的道理。
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习惯于“塞”而不善于“导”,害怕学生会白白浪费时间,所以紧紧地攥住时间不放,学生缺乏以至没有动手和动脑、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可以静静地思考,充分与同桌、小组成员交流,在独立的思考和与同学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如有的老师上《胡同文化》,囫囵吞枣讲了半节课,也不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就匆忙播放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让大家欣赏歌曲,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笔者认为这位教师就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自主支配,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上课时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问题抛出来时不能太大、太宏观,令学生雅从下手,但也不能提出一些没有含金量的问题,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设置问题要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探究的兴趣和成就感。总之,雅论在课堂还是课外,我们都要给学生留足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问题源自学生,并解决问题的权利回归学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做好中学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探讨下一篇:快乐体育 寓教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