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复制链接]
查看: 615|回复: 2

5万

主题

8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561
发表于 2020-8-7 15: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采用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开展有效教学,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有效性 教学手段 教学情境 数学能力
      
      
       现代教育论认为,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多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应如何才能提高有效性呢?
       1 教学手段的运用贵在恰当
       虽然说教雅定法,但是我们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必须能够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课堂中,把传统的板书、投影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作用,这样才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将钟表面显示在屏幕上,让“静态”变为 “动态”,使学生不但观察到事物的外部形象,而且还能明白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不但用肉眼能够看到,而且用耳朵还能听到“秒”的嘀嗒声,从而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平行四边形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明白了它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两个平行四边形或两个梯形;还可以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从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得到发展,各种数学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等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眼、脑、手、口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发现新问,主动探索新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而且也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 教学情境的创设重在合理
       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堂上,教师如果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情境进行合理恰当的创设,学生就会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
       比如,教学“路程、时间和速度”一课,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速度,以及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后,教师播放了课件“蜗牛的爬行”与“刘翔的110米跨栏夺冠录像片断”, 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在情境中观看、比较,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以及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又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导入时,教师创设了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数青蛙”的儿歌来导入:
       师:同学们唱过儿歌吗?老师小时候也喜欢唱,有一首儿歌老师至今都没有唱完。想唱吗?
       生:想。
       (出示“数青蛙”)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4只青蛙4张嘴……师生边拍手边接着唱下去。
       师: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所有青蛙的只数与嘴的张数都表示出来呢?
       生1:(10)只青蛙(10)张嘴;
       生2:(100)只青蛙(100)张嘴;
       生3:(雅数)只青蛙(雅数)张嘴;
       生3:(a)只青蛙(b)张嘴;
       生4:(a)只青蛙(a)张嘴。
       接着教师进行了小结,板书了课题,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3 数学能力的培养应长期坚持
       3.1 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探索新的知识中学会思考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所有学习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如何形成问题?如何有效地呈现问题呢?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学习;如果学生不能问得恰到好处,教师也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关键在于课堂中学生能不能把别人提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能不能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提出:(1)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通过演示,把两个不同直径的圆板各滚动一周,分别得出两个圆的周长,直径长的周长长,直径短的周长就短。学生观察后很快得出: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2)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启发:我们学过的正方形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周长是边长的4倍。教师再问: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跟求正方形周长一样,它与圆内的直径存在倍数关系呢?接着,让每个学生用线和尺子量出一个“伍角” 硬币、“壹元”硬币与其它圆形物品的周长与直径,并计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填在“实验表”中。学生通过认真测量、计算,得出的比值都在3.13与3.15之间,讨论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个3倍多一点的数,就是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3.14,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c=dπ 。这样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了思考。
       3.2 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激活已有知识中学到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推论与概括,促使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展开。
       在小学数学现行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学中通过联旧迎新,渗透“转化”思想。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采用了“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以及商不变的知识,这些旧知识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具有积极的迁移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再出示平行四边形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接着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呢?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会出现数方格、分成几个小长方形分别计算和将左边的三角形割下再移到右边等方法,最后让学生在比较中完成了最优的选择。
       3.3 提供动手机会,让学生在操作推理过程中得到领悟
       皮亚杰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因此,数学课上,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推理的过程中领会与感悟,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摆“体积单位学具”的方法来求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独立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用12块体积均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1)拼成的每种长方体是多少立方厘米?(2)拼成的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这些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中很快发现:用12个体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三种形状不同的大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也不同。一种拼法,所得的长方体的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另一种拼法,所得的长方体的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还一种拼法,所得的长方体的长3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再通过直观演示、小组讨论,学生在思考中终于发现每个长方体的体积总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长度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长×宽×高。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让学生在探索新的知识中学会思考,在激活已有知识中学到新知,在操作推理过程中得到领悟。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会充满自信与热情;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上一篇:跨文化旅游英语翻译中的变译策略
下一篇:技工学校体育教学探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8
发表于 2020-8-7 15: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优质论文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2777
发表于 2020-8-7 15: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雅宝题库交流网,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好论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课程推荐
|网站地图|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