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特点,在阐述了数学活动的重要作用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好数学的几点教学实践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 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14(2009)05-0112-01
数学活动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贯彻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现代数学教育家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观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对已有的数学结论不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结论和新的应用的探究活动。[1]因此,数学活动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在教学中组织开展的思维训练活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所有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创设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实施数学活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使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数学活动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通过运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快乐,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认识空间,有效地实践新课标教学理念。此外,开展数学活动教学也体现了数学新课程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核心思想。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好数学,首先要明白活动的目标。其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发展。具体目标包括:①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②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③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2]。
2创设多种教学策略,实施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
2.1凝神静思学习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的,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有这样一个案例:两位老师讲对比课,课题都是“有理数乘方”的第二课时,即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讲完例题后,甲老师在投影屏幕上一次性地出示了10道口答练习题,每指着1道题,马上让学生直接给出答案。从发问到回答等待时间约1秒。接下来又练了 道题。结果10位同学平均分为1分。而乙老师先出示了3道题,让学生想一想,回答时先说出表示的意义,再说出答案。等待约10秒钟后,有几位学生相继回答或进行补充。接下来也和甲老师一样,让学生练了 道同样的题,结果10位学生的平均分是10.2分。上述两班各10位学生的入学均分,相差不到1分。为什么教学节奏紧凑,学生活动量大的课反而不理想呢?等待时间的多少是重要因素之一。这里的等待其实是个别静默沉思的过程。甲老师是在学生思维还未得以展开时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故学生很难达到知识的深度。学习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的,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仅给学生读一遍题的时间就让学生归纳许多问题,甚至将不加任何思考就可回答的问题大量搬上讲坛,去活跃气氛。这种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学生活动,而忽视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的做法,并不可取。静默沉思虽然看不到有形的动态,却也是一种更有价值的雅形活动过程。可见,适当给一些凝神静思的机会,把思索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试题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教学策略。
2.2恰当探究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了“满堂探究& uot;的怪现象。比如线段、直线、射线这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概念,本可通过“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即能解决的知识,也要耗费精力和时间探究一番。这就把探究式学习形式化了。课程改革,核心内容是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强调要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但并不否定一定的接受式学习。对于中位线、数轴、平行、垂直等直接取名的概念以及“三角形”、“圆”、“平均数”的表示符号等识记内容,直接记忆,并非不妥。那些数学本质的内容,诸如乘方、开方、函数、方程的解等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等数学原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方法、技巧等含有思维性的内容,是应该引导探究的。根据教材内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片面理解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就是处处设问、事事探究。
2.3发散思维数学课的教学活动,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要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正面思考、反面思考、顺推、逆推、简单化、特殊化、一般化等。注意探索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强化知识的应用,为解题思路的选择和转换奠定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公式(a+b)3=a3+3a2b+3ab2+b3可以得出:变形一:(a+b)3=a3+b3+3ab(a+b);变形二:a3+b3=(a+b)3―3ab(a+b);变形三:(a+b)3-(a3+b3)=3ab(a+b)。又如,让学生“用所学过的几何图形拼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案,并涂上颜色”,同学们会绞尽脑汁地想,争取画得最好。当学生看到自己创造的成果,会非常高兴,教学效果也会很好,因为学生只有亲自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因此,在数学课的活动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数学课,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自觉主动地去感受、观察、思考,然后与同学互相协商、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懂得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国会.用“数学活动”为数学教学导航[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