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大量实际调查数据为依据,对陕西省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需求程度、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目前陕西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潜在需求很大,但要使这种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具体包括: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降低农村职业教育个人成本、转变农村居民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优化培训资源和提高培训效果等。
关键词:新时期;陕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408(2011)12-00 8-03
进入21世纪,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使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陕西是个农业大省,在全省3100多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占到10%以上,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西部经济强省战略目标的关键。而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支持。因此,对新时期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程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使陕西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的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村现代化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的界定
教育需求从需求主体来说,可分为社会的需求、生产或社会单位(以厂商为代表)的需求、个人或家庭的需求。[1]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职业教育的个人需求是指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2]职业教育个人需求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直接相关,其需求大小同时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消费需求状况。因此,教育的消费需求主要是指个人需求。
基于以上,本文对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做如下界定: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是指农村家庭或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职业技术需求中进行选择而产生的对职业教育有消费能力的需要。
二、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现状分析
1.数据来源。为了获得陕西农村居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信息,笔者设计了三种不同的调查问卷对当前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进行了调查。[3]调查对象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下简称“农耕者”)、外出务工的农民(以下简称“外出打工者”)和面临职业选择的农村初高中学生(以下简称“在读学生”)。其中农耕者是最主要的调查对象,在问题设计和调查规模上相对最多。调查共访问农耕者800人,经过审核筛选获得有效问卷 45份。外出打工者作为农村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调查的主要对象。调查共访问外出打工者 00人,经过审核筛选获得有效问卷498份。初高中在读学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需求和选择意愿直接影响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向。调查共发放初高中在读学生调查问卷 00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 份。
2.陕西农村职业教育需求现状与特征。调查表明,陕西省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潜在需求很大,但不同消费群体的职业教育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见表1)。①
由表1可以看出,雅论是农耕者,还是外出打工者和初高中在校学生都对职业教育表现出很大的需求热情,其中外出打工者尤为突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比例达到了93. %,也就是说,只有极少数的外出打工者不需要职业技能学习或培训。但在职业教育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上,不同农村消费群体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征。
从需要学习的职业技术看,农耕者对农业生产技术需求比例较高,占其全部职业技术需求的83.9%,外出打工者和初高中学生则以非农技术需求为主,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其非农技术需求比例高达9 .2%。由此看来,在读农民子弟大多存在轻农的消极思想,多数人希望通过学习各种非农技术,提高收入,改变自身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
从乐于接受的职业培训方式看,上门技术指导最受农耕者青睐,这与农耕者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外出打工者大多选择了短期培训的方式学习职业技能,因为短期培训时间短,见效快,学习费用也相对较少;在读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培训方式则是正规的职业学校学习。在被访的在读学生中,接近一半的人表示希望通过正规的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他们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在将来就业时谋求一份好的工作。
三、抑制陕西农村居民职业教育消费需求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个人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职业教育经历、个人培训收益等;社会因素包括培训渠道是否畅通、现实生产的技术含量高低、培训服务是否周到、培训资源是否充分、社会的职业教育观念以及宣传引导是否到位等。在以上因素中,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培训资源、培训收益以及社会职业教育观念等对陕西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需求有显著影响。
1. 文化程度与个人收入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调查涉及个体特征的问题共1项,包括被调查者所在区域、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类型、职业教育经历、个人收入等,其中文化程度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影响显著,个人收入对外出打工者职业教育需求影响显著。
文化程度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耕者,思维活跃,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明确的认识,改变生存状态,提高收入的欲望强烈,从而对职业教育表现出很高的需求热情;二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农耕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与认同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训练更大幅度地提高自身的劳动效率和生产收益,并最终改善家庭的经济环境。
收入是影响外出打工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关键性因素。调查显示,目前陕西省外出打工人员的月收入大都在2000元以下,其中约有1/3的人工资在1000元以下。减去必须的生活开支,剩余部分根本雅法支付培训费用。在未接受职业教育的被调查外出打工者中,有51.2%的人是因为雅法支付所需费用而没有接受培训。因此,尽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其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教育需求却十分有限。
2.培训资源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培训资源是指直接支持培训活动的各种资源,如师资、教学设施、教学资料、实验实习基地等。调查表明,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机构的各种培训资源满意程度越高,其对职业教育的未来需求也越大。其中对职业教育机构培训资源非常满意的被调查者,对职业教育的未来需求比例达到了100%。由此可见,社会所提供的农村职业培训资源越优质,培训效果越好,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大。
3.培训收益对农耕者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培训收益可以用培训对耕作的有用程度和对农耕者子女能力的提升来反映。调查表明,随着职业培训对农耕的有用程度的增强,农耕者的直接职业教育需求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两者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依关联性,同时,职业培训对其子女能力提高程度越大,农耕者对子女的职业教育需求也越强烈,而且需求程度明显高于自身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这是因为大多数农村居民都是理性的,在做出是否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总是以趋利避害原则考虑职业教育投入,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收益,当收益大于投入时,就会决定接受职业教育。
4.认识偏见对农村居民职业教育需求的影响。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偏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觉得务农不需要什么技术。调查发现, 知足常乐、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在一些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认为自己搞了一辈子农业,根本不需要学习技术。二是认为职业教育是低等教育,即便学出来也没有什么出息。当问及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前景时,有1. %的人认为职业技能人才的就业前景很不好, 14.9%的人认为不好,5 .4%的人认为一般,以上累计达到了12.9%,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看好职业教育。这种思想不仅影响了农耕者对职业教育的直接需求,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对子女职业教育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目前陕西农村职业教育潜在需求很大,但要使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他们从思想上接受和认可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在关于未接受职业教育的原因调查中,约有15.15%的被调查者表示因为文化基础差而没有学习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实际需求,首先需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具体可通过整合农村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组织扫盲班、夜校班等对农村居民进行文化补习。同时也应提高农村小学入学率,减少辍学率,从源头上杜绝新生农民中文盲和半文盲人数的增加。
2.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调查表明,目前陕西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支付能力十分有限。这一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居民职业技能学习愿望的实现。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教育需求,必须考虑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本。具体可分为两步走,首先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对农村职业学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第二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逐渐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资助范围,并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免费教育。
3.转变农村居民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观念决定着行为,要使农村居民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学习与培训,首先要纠正其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见。一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社区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墙体等载体,宣传各级政府的农村职业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对农民的实际意义,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二是把职业技能学习迅速致富的先进经验编成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如小品、快板等进行表演,寓教于乐,提高农村居民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
4.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调查表明,培训机会缺乏,培训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是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对全省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科协、共青团、妇联等诸多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统一规划和有效协调,明确各自的培训目标和工作任务,确保培训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到位。二是在巩固政府性农村职业教育供给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手段,有序、规范地发展各类学校性、民间性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村职业教育参与机制,从而使大部分农民都有机会接受自己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5.优化教育资源,确保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除了加大其基础设施建设外,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调查表明,陕西省目前的农村职业教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而且结构极不合理,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是要提高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防止农村职业教育教师的流失;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如鼓励优秀教师下企业、参加一线生产实践,提高实践能力;聘用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对专业教师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 二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特点,而实践性教学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备的教学实训基地。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建立稳定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实习基地。除此之外,还可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实用技术内容与学生家庭致富项目结合起来,鼓励农户家庭建微型实验基地,相互补充,使农村居民真正掌握实用技术。
.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提高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使农民切实感受到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才能真正唤起农民学习职业技术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效果需要教育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参与。就教育机构而言,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农民提供农民迫切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这就要求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必须深入农村实际,及时敏锐地把握产业结构的变化,市场需要什么专业,学校就办什么专业。从陕西的实际情况看,旅游、林果栽培、农机应用等都是非常需要的专业。二是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即,培训不能搞形式、走过程,要包学包会,甚至可以考虑等受培训者取得收益后再收取费用。从政府部门而言,要加强督导和评估,即通过立法、资助、评估、政策等一系列手段,实施对农村职业教育质量的宏观监控,评价结果还应与经费投入、优惠政策等挂钩,确保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
注 释:
①表1中百分比为每个类别调查者所占比例。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 :3.
[2]孙士海,宋华明.“技工荒”视角下的职业教育供求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8,(15).
[3]张智敏,唐昌海.影响农村人口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3).
[责任编辑:黎 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引导策略下一篇:地方师范院校本科生教师职业技能体系构建及质量监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