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课程中,通常设有《幼儿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教师口语》三门专业课程。三门独立学科分别教授,课程系统性强,知识结构牢固,固然有极大优势,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出现了教学内容重复,资源浪费以及学生实际操作效果欠佳等状况。笔者所在院校,将三门课程做了适当调整,融会贯通,实施了基于实践运用的整合教学模式探索,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尝试了教学资源的整合。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文学 语言教育 教师口语整合模式
《幼儿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教师口语》三门课程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幼儿文学》以婴幼儿文学和婴幼儿心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懂得作品鉴赏,学会婴幼儿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形成理论为指导、作品鉴赏为基础、写作训练为提升的三方面有机结合的基础课程特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以下简称《语言教育》)是研究0- 岁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科学。该课程重视语言活动实践、组织和幼儿园基本语言活动类型的指导策略等。《教师口语》是以普通话为基础,以艺术语言为手段,提高幼儿教师口语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语言水平的课程。三门课程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培养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课程系统性强,知识结构牢固,分开教学固然有极大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三门课程在部分内容上交集点非常多且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在分别教学中,出现了选用的教学材料相互之间关联性小,教学内容重复,资源浪费以及学生实际操作效果欠佳等状况。为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者所在院校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三门课程部分内容渗透融合的教学探索,探索整合教学模式,力图寻找一种科学、经济又有效的教育路径,综合全面地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实践中获得最大收益。
1.以幼儿文学为出发点的内容整合
1.1以幼儿文学作品为教材线索,融合渗透朗诵和活动设计。
《幼儿文学》《语言教育》《教师口语》交集点集中在对幼儿文学作品的教学部分。学前专业师范生在幼儿园语言领域应达到的实践水平是: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符合幼儿审美情趣和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再以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为基础,进一步设计欣赏、朗诵、表演等相关语言活动;最后把整个活动方案转化成实际教学活动。完整的过程,涉及到三门课程的核心知识架构,即: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语言发展规律的把握,活动方案设计能力和艺术地表现作品内容及组织巧妙的教学语言。由于实际运用的需要,三门课程得以在幼儿文学知识及技能运用上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渗透、资源高效利用。
以幼儿文学作品为教材组合的基础,重新整理教学内容的结构和框架,涵盖对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加工、设计以及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鉴赏、改编、艺术再现、活动设计等。
幼儿文学主要讲授的文学体裁有:儿歌、幼儿诗、婴幼儿童话、婴幼儿故事、婴幼儿图画书、婴幼儿散文、幼儿戏剧几大类别,每一种类别重点介绍其概念、发展、特征、分类和引导鉴赏,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作品,作为朗读、朗诵、戏剧表演的内容,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中重点分析情绪情感的处理方式和表达技巧。幼儿戏剧的改编与表演融为一体。几种类型再放置于活动指导课程的文学作品欣赏、早期阅读活动指导、看图讲述指导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和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层层深入,将幼儿文学作品从理解到艺术再现,再进行幼儿园活动指导贯穿始终,使理论学习尽快地融入实际,指导实践活动。以幼儿诗歌《小弟和小猫》为例,柯岩的这一首幼儿诗,以活泼风趣的笔调,巧妙地再现了生活中一个寻常的场景。整合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着力引导学生了解的是作品的情趣、想象、人格化小猫的巧妙作用以及“满头满脸都是泥”的顽皮小弟的生动形象。接下来与学生一起分析该作品如何以有声语言生动再现,怎样用表情语气对比出诗歌开头的顽皮的弟弟形象和最后呼喊“妈,妈,快来给我洗个澡。”的害臊、可爱的弟弟形象;人格化小猫的语言、语气如何设计等。最后,根据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对本作品进行系列活动设计,如:欣赏活动,绘画活动《我有一个淘气的弟弟》《我有一个爱干净的弟弟》,谈话活动《爱清洁讲卫生》等。幼儿园活动设计实际是深度挖掘作品内涵,并以幼儿能理解的方式组织教学,没有对作品的理解,就谈不上好的活动设计。
1.2以幼儿文学为基础知识,以活动设计为实践运用,调整开课顺序。
三门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幼儿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等方面的知识。朗诵、表演、活动设计是在此基础上的逐层深入,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考虑的文学基础的重要性,将幼儿文学课程安排在最前面,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掌握了作品鉴赏方法之后,才能够顺利的处理情感和抓住作品精髓设计相关活动。幼儿文学课程之后,幼儿教师口语和语言活动指导是几乎同步进行的,为的是能够在学生学习表现作品的同时掌握如何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令孩子们通过系列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感受作品,理解作品,进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和情趣。
2.调整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改编考核模式
2.1三门课程教师的信息互通和教学交流
由于三门课程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讲授课程的教师仍由三位老师分别承担主要课程内容。在整合教学材料部分,三位教师会共同就在作品选择、理解鉴赏角度、情感分析等方面需定期沟通交流,力求在作品的处理上做到贯通一致,避免学生的雅所适从。
通过经常长期的磨合和信息的交流,三门课程逐渐由两名教师担任,其中就整合部分的教学内容而言,一位教师能贯彻一致最好。通常在语言教育课程活动设计时,教师将作品如何赏析,情感如何把握、如何做朗读技巧的分析一并与学生进行了讨论并以艺术地声音和综合手段表现出作品,需改编的作品会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做调整。由此可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懂文学、懂作品,懂艺术表达,更需要了解幼儿、深入教学前沿,知道幼儿文学在幼儿园的实际运用才能够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得到更好的执行,切实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
2.2三门课程的综合考核方式
《幼儿文学》《语言教育》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在分科教学的情况下常采用笔试、做考卷等方式进行,侧重对理论、方法等的记忆。《教师口语》课程因其课程的特殊性,常采用个别朗读的方式作为考试形式,体现对艺术语言技巧的掌握。实施整合的教学模式之后,课程在考核方式上有了较大转变。首先,淡化了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强化了实际的分析和应用;其次,变个人技巧展示为集体合作,使作品呈现在很大程度上变得形式多样而富有表现力。最后,考试以小组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改变了笔试的方式,也使学生从关注课本知识、强化记忆的状态改变为全面关注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关注实践运用。具体的考核程序是:分组搜集作品,分析作品内容,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交流作品的联想与想象等,同时设计集体表现作品的方式,如配乐朗诵、幼儿戏剧表演等,最后是展示对该作品的活动设计,以说课或实施教学的方式完成。对于这样一种实践型的,完整贯通的考核方式,在实际运用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关于幼儿文学作品理解表现指导的成熟思考。
3.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优势
3.1三位一体教学成效与学前教育实践结合更加紧密。
长期以来,三门课程在学前领域中承担着重要的专业素养培养重任,希望学前教育师范生在儿童文学素养、分析鉴赏能力、作品表现力、活动设计能力方面均能掌握系统的知识架构,将来能为孩子们介绍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幼小的心灵尽早的浸润于文学的温暖殿堂,教师设计恰当巧妙的方式使幼儿感受文学的魅力,语言的精彩,情感的共鸣,游戏的快乐,形成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最初的道德价值判断。传统的完全分开授课方式使这股力量雅形间有所削减,整合教学模式可以从作品鉴赏到最后的组织幼儿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可以即刻运用于幼儿园实践当中。如大三的学生在进入幼儿园实习以前,已经起码掌握了若干诗文的背诵、故事的讲述、幼儿戏剧的改编与表演,并根据这些内容设计了若干语言活动指导,学生进入岗位后能较快地开展活动,为自己赢得了信心,增加了勇气。
3.2整合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优势明显。
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考核这一环能更加充分地展现出来,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形容:“这样的考试让我既兴奋又紧张,既可以大胆利用各种资源搜集信息,又不能抄袭,必须得自己消化领悟,才能实施。这样的考试对我将来的工作有更直接的作用。”
3.3三位一体教学内容分合适度。
诚然,三门课程的部分整合,不能抹杀和取代三门课程各自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改革实施阶段,我们只做了部分的融会贯通,这也是根据实际需要所作的调整,即讲授三门课程的时间是分开的,部分内容是整合的。幼儿文学的发展史、作家作品的广泛介绍、创编改编的基本技巧,语言发音基础、基本朗诵技巧和幼儿园多种语言活动指导类型都是不能缺少的独立内容。
本教学改革的意图是为从实践出发,寻找一条综合教学的思路,探索一种新的课程结构。专业的学习是为了实际的运用,课程的设置不能只从相对独立的专业体系出发,也需要考虑从工作实践出发,探索最佳的内容和方式。换一种教学角度和思路,换一种课程建构模式,走出一片新的教学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论幼儿文学》主编瞿亚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一版
[4]《幼儿教师口语》主编钱维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编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年4月第二版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主编张加蓉 卢伟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9月第二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www.ybaotk.com |
上一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下一篇:浅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